撤城、裁員、被騰訊拋棄,每日優鮮難逃“大敗局”

文|一橙

出品|本站科技《態℃》欄目

燒光100億後,每日優鮮走到了懸崖之上。

今日,有媒體發現,每日優鮮引以爲傲的“極速達業務”,似乎喪失了最後的“大本營”:北京、上海、天津在APP頁面上已經無法找到及時達。

在今年6月底,每日優鮮在全國13個城市有前置倉站點,但在隨後3天內,每日優鮮連續關閉了9個城市業務,直到只剩北京、上海、天津和廊坊四個城市。如今北京、上海、天津再度“失守”,讓業界難免猜測每日優鮮是否將要“全軍覆沒”?

對此,每日優鮮相關負責人向本站科技《態℃》記者表示,在實現盈利的大目標下,公司對前置倉業務進行了調整,次日達和其他業務不受影響。有媒體聯繫到了每日優鮮官方客服,得到的回覆也是,“因業務調整。”

今日晚間,有傳言稱,每日優鮮或已原地宣佈解散,直接線上通知解散並刪賬號。對此,每日優鮮相關負責人回覆本站科技記者表示,網絡傳言不實,公司並未“解散”。 在實現盈利的大目標下,公司對業務及組織進行調整。次日達、智慧菜場、零售雲等業務不受影響。由於業務調整,部分員工離職,公司目前正積極尋求一切可能的方案,最大限度保障員工權益。

實際上,曾風光無限的“生鮮電商第一股”,早已深處泥潭之中。

對於正值上市一週年的每日優鮮而言,公司內外危機四伏:市值跌去98%;老股東陸續逃離;兩次收到退市警示函;被供應商投訴拖欠貨款;被法院列爲執行人;業務大幅收縮;拖欠員工工資不發;被工信部通報……

曾經憑藉一己之力開創“生鮮前置倉模式”的明星企業,每日優鮮如今似乎已經走到了終局。

一、伯樂騰訊“見死不救”,每日優鮮爲何成爲棄子?

今年以來,以每日優鮮位於北京望京的總部爲“震中”,與這家公司有關的前置倉站點、供應商、投資人、公司員工不同程度被波及,圈在這裡的人、貨、場,深陷泥潭,坐困愁城。

每日優鮮的“熄火”有個明確的前奏。

2020年6月25日,每日優鮮搶先在美股上市成爲“生鮮電商第一股”,不過上市當日就遭遇破發。似乎從那時開始,每日優鮮的情況開始急轉直下,從一個資本寵兒,走到了2021年年報難產,甚至面臨着退市危機。

每日優鮮爲何走到了今天這步?答案很簡單,因爲沒錢了。

每日優鮮的招股書數據顯示,2018、2019、2020以及2021年的一季度,每日優鮮一直處在虧損邊緣。

自2018年到2020年三年間,每日優鮮淨虧損分別爲22.32億元、29.09億元和16.49億元,三年累計虧損了67.9億元。根據財報顯示,2021第三季度每日優鮮虧損9.7億元,預計第四季度虧損7億元,2021年全年虧損37.37億元—37.67億元。有媒體計算,這相當於每日優鮮平均每月虧損超過3億元,累計虧損超過100億元。

今年以來,每日優鮮更是籠罩在退市危機中,其股價已連續30個交易日低於納斯達克上市合規標準的1美元,公司要在2022年11月29日之前,達到最低要求,否則將被要求退市。

在每日優鮮燒光100億後,資本市場對於其是否真正具備盈利能力產生了質疑。

每日優鮮于2014年創立,當年12月就獲得了來自元璟資本和光信資本500萬美元的天使輪融資。成立第二年,每日優鮮得到了騰訊投資的青睞,自此以後騰訊持續加碼先後參與每日生鮮的五輪融資。

2021年6月,每日優鮮納斯達克上市之前,公司獲得11輪共計95億元融資。值得注意的是,其背後的投資方背景異常強大,包括包括騰訊投資、中金資本、聯想創投、高盛集團、老虎環球基金等國內外知名機構。

毫無疑問,騰訊是每日優鮮的“伯樂”,到上市時騰訊持股比例一度達到了8%。但在每日優鮮常年“報憂”的情況下,騰訊也開始着手進行“全面撤退”。

公開信息顯示,騰訊投資管理合夥人李朝暉則於2021年11月辭去了在每日優鮮董事會的職務。李朝暉自2017年6月起,就開始擔任每日優鮮董事。

更早時,青島國資還在2021年5月29日放棄了對每日優鮮的認購權利,而按照原本的計劃,其將在首次投資(2020年12月)半年內按F輪融資的價格追加10億元投資。

在今年五月份,每日優鮮還被曝出被強制執行532萬餘元,執行法院爲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法院,這讓本就資金流動性承壓的每日優鮮雪上加霜。

此時此刻,每日優鮮正遭遇着前所未有的資金鍊壓力。

二、生鮮電商集體“熄火”,這真是門好生意嗎?

今日資本創始人徐新曾公開表示:得生鮮者得天下。

可如今,市面上大多數的生鮮電商都陷入了困境,連曾在生鮮電商行業用戶規模佔比突破50%,連續四個季度領跑行業的每日優鮮,都到了年報“難產”、瀕臨退市的程度,生鮮電商真的是門好生意嗎?

2020年疫情影響下,衆多互聯網大廠決心重注生鮮電商,這片市場曾成爲“熱錢”最爲擁擠的賽道之一。根據電商大數據庫顯示,2020年1月至12月,國內生鮮電商發生了13起投融資事件,融資總額超過了136.3億元,足以佐證這片市場曾經的無比繁榮。

但與此同時,生鮮電商們不斷擴大的虧損、跌跌不休的股價,不斷被爆出的裁員及停止運營消息,讓其模式的可行性飽受質疑。

據本站科技《態℃》記者不完全統計,目前同程生活宣佈破產;呆蘿蔔重整失敗;松鼠拼拼資金鍊斷裂;寶能生鮮多城閉店;十薈團陷入裁員關閉危機;叮咚買菜、美菜網被爆裁員……可以看出,不到兩年時間,大批平臺正在加速離場。

生鮮電商們集體虧損仍是不可改變的事實。

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陳虎東認爲,本質上在於生鮮是一個燒錢的行業,加上生鮮的時效性、後端供應鏈的匹配、區域性等諸多要求都非常高,所以這個行業雖然整體上現在競爭激烈,但是基本上還沒有形成一種高效的盈利模式,要解決的問題非常多。

以每日生鮮首創的前置倉模式爲例,業界對於其是否是個輕盈且效率的模式,爭議諸多。

所謂的前置倉模式,是將若干個小型倉庫以高密度佈局設置在城區內,每個倉僅需要覆蓋周邊三到五公里,配送環節能夠在保證生鮮產品新鮮度的情況下極大的提升時效性。正是憑藉這種模式,每日優鮮逐漸將1小時甚至是30分鐘送達建立爲核心優勢。

但這個備受資本追捧的模式,背後卻存在着諸多隱藏風險,甚至是其跌跌不休的真正“病竈”。

一是,前置倉要形成規模集聚的效應就必須達到足夠的覆蓋率,這意味着“燒錢”般的資金投入無法避免;

二是,前置倉需要足夠的人口密度和消費能力才能平衡成本,但全國達到這樣標準的城市除了北上廣深之外寥寥無幾,想要全國推廣本身似乎就是個悖論;

三是,生鮮冷藏產品保存難度大、貨物耗損率高,整體呈現毛利率低的缺陷,這也是前置倉經營模式的另一痛點。

盒馬CEO侯毅在關掉盒馬的前置倉業務時就指出,前置倉模式可以低成本、快速複製,但是難以兼顧成本和效率,不可能全面盈利。他曾斷言,前置倉“是不成立的模式,是做給VC看的模式”。

成本和銷量兩頭難顧,想要盈利更是難上加難,前置倉模式近乎成爲生鮮電商之殤。

三、等來2億救命錢,短暫回血後能否找到出路?

值得注意的是,美東時間7月14日,每日優鮮在其投資者關係平臺發佈公告,宣佈與山西東輝集團達成股權戰略投資合作協議。協議中,山西東輝集團計劃向每日優鮮進行價值2億元人民幣的股權投資。

公告顯示,通過此次戰略合作,每日優鮮和山西東輝將圍繞農業運營、銷售與營銷交換各自的資源和最佳業務實踐,並在品牌農業、訂單農業等全產業鏈進行一系列的戰略合作。

據官網介紹,山西東輝集團是一家多元化經營的跨國企業集團,業務範圍包括能源、有色金屬、文化旅遊及現代農業等。集團目前共擁有16個全資子公司,註冊資金19.72億元。

對於每日優鮮而言,這2億無疑是公司生死存亡之際的“救命錢”。

從每日優鮮最後一次公佈的財務數據可以看出,2021年三季度末,每日優鮮持有現金及現金等價物21.72億元。按之前的虧損每月虧損3億的速度,這筆錢估計現在只剩下不到10億,即便加上這2億“救命錢”,現金流可能也撐不了多久。

事實上,每日優鮮早已發現盈利壓力之下,戰略重點必須做出主動調整,從規模優先轉變爲效率優先,加快探索如何實現自我造血、以及,後燒錢時代企業競爭力在哪?

每日優鮮並不是沒有自救,只是目前來看效果甚微。

一方面,在發現主營業務很難盈利後,每日優鮮開始探索新業務線,只可惜每日拼拼口碑崩塌、盒馬模式試水失利,後續還嘗試了社交電商,以及無人貨架項目便利購,這些創新業務最後都無疾而終,沒有成爲公司新的增量和想象空間。

另一方面,每日優鮮開始大力推進降本增效。從2020年開始,公司接連被爆出大規模裁員,原本近4000的人員規模,在當年縮減到了不足一半的人數。多位每日優鮮前員工都向本站科技《態℃》記者透露,每日優鮮確實有每個季度末位淘汰10%的傳統,這也導致了每日優鮮人員更迭比較頻繁,公司向心力變差。

生鮮電商市場正在經歷新一輪的洗牌,甚至可以說是“倒閉潮”。其面臨的盈利難、客單價低、履約成本居高不下等等難題,已經讓資本市場逐漸失去耐心,燒錢換流量的時代難以爲繼。

脫離源源不斷的資本投入,戳破似是而非的投機泡沫,如何維繫企業生命,或是每日優鮮需要重新思考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