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tGPT中文名該叫啥?語文也需“科普”,年度熱榜首次在滬發佈
東方網記者項穎知12月21日報道:繼“十大網絡流行語”榜單之後,《語言文字週報》編輯部今年首次推出的全新視角年度語文盤點——“十大語文科普”榜日前正式發佈。
該榜以專業作者的文章熱度爲基礎,綜合專家學者評審意見評選產生,旨在反映本年度語文生活中的熱點事件和人氣話題,以幫助大衆讀者瞭解最新語文討論所蘊含的科普知識,引領規範的語言文字風尚,構建開放、多元、包容且富有活力的語文科普生態。
“爾濱”還是那個“爾濱”嗎?
2024年年初,哈爾濱爲了招待五湖四海的遊客,搬出了本地人都沒見過的“凍梨刺身”“人造月亮”“飛馬踏冰”等花活兒,哈爾濱也逐漸迷失在“南方小土豆”一聲聲“爾濱”的呼喚中。隨着旅遊熱帶起的擬人化稱呼熱潮,大家開始關注“哈爾濱”這一地名的由來和本義。
“一灘水”還是“一攤水”?
中考作文題中的“假如世界是一灘無形的水,每個人……”使得“一灘水”能不能說引起了爭論。“一灘水”還是“一攤水”,關鍵在於“灘”和“攤”的用法,以及它們能否與“水”搭配。
ChatGPT呼喚中文譯名
ChatGPT一經面世便引發全球關注與熱議,如何將其翻譯成中文也受到熱烈討論。科技術語的規範作爲語言規範的重要組成,同樣需要強調示範性。
龍行龘龘,是loong不是dragon
龍年說龍,是中國人的傳統。2024年春節聯歡晚會以“龍行龘龘,欣欣家國”爲主題,將“龘”字重新帶回大衆的視野,龍的英文翻譯問題也重新引起大衆熱議。在古人的心目中,龍是一種體型龐大、行動迅捷的動物,它友好和善、吉祥尊貴,而西方的“dragon”多爲殘暴、邪惡、令人恐懼的怪獸形象。在新的龍年,我們發現,很多“龍”不再譯爲“dragon”,中國“loong”開始掀起新的風潮。
牛腩竟然讀niú nǎn?
日常生活中,我們說到食物“牛腩”,可能會下意識地將“腩”讀成“nán”。但在《現漢》《漢語大字典》《漢語大詞典》《新華字典》等工具書中,“腩”的正確讀音是nǎn。探考古籍與方言的相關資料,“腩” 讀作“nán”是否也有一定道理?
除三害的是周處chǔ
2024年電影《周處除三害》大熱,不少人好奇,周處的“處”,究竟應該讀chǔ還是chù?解決這個問題,要了解不同讀音對應的不同含義,並綜合考慮周處名與字之間的關係。
“一坨巨大的讚美”
一次直播活動中,作家李娟在迴應主播董宇輝的讚美時說:“謝謝,這真是一坨巨大的讚美。”這引發了網民的熱議。“一坨”與“讚美”能否搭配的問題,事實上是地域文化差異的問題,更是方言與普通話的差異問題。
“阿姨”:親屬稱謂還是職業稱謂?
來家裡做客的是親戚阿姨,來家裡打掃的是職業阿姨,分明如此不同,怎麼都是阿姨?“阿姨”作爲一種職業稱謂,快速流行、廣泛使用,填補了部分新興職業稱呼上的空白,並出現了一定程度的性別泛化和年齡泛化。隨着社會的不斷髮展,萬能稱呼“阿姨”,從親屬稱謂到職業稱謂,有發展和變化的空間。
能說“水一篇論文”但不能說“菜一篇論文”
近些年,作爲網絡熱詞的“菜”和“水”,均產生了某事物質量差的意義,並得到工具書的認可。但目前對二者的意義差別的認知並不充分。結合實際應用情況可知,表示水平低、能力差時,二者的主體都可以是人,同時“水”還發展出了“菜”沒有的動詞用法。我們會說“水一篇論文”,而不會說“菜一篇論文”。
鐵路播報的“列車就要開車了”是不規範用語嗎
我們在乘坐動車時,經常會聽到“列車馬上/很快就要開車了”的廣播語音。這句話是不是聽起來好像不太對?《週報》的作者針對這一現象展開了系列討論,有人認爲這是不符合漢語語法規範的,也有人認爲從語法和語體角度看存在一定合理性。經過這些討論,熟悉的播報是否別有一番語文滋味?
年度榜單出爐的同時,《語言文字週報》編輯部也對廣大語文愛好者、工作者發出了“徵稿邀約”:只要你能夠展示靈動的語文思考,爲大衆讀者答疑解惑,或者提出有益問題,引發一系列的語文討論,明年的榜單裡就會有你開啓的話題!
(榜單、徵稿詳情見“語言文字週報”微信公衆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