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徵4950億普發現金再加碼? 行政院迴應了

財政部長阮清華。(行政院提供)

2022年全國稅收超徵達4950億,創歷年新高,比先前得知的4500億更多,外界關注差額款項如何應用,財政部長阮清華12日於行政院會指出,多出來的金額將依法撥入中央特種基金,而中央可支應的金額和過去預估相同,一樣維持3800億。至於普發現金是否要舉債支應,他強調目前經費足夠支應,不會因普發現金增加負債金額。

行政院會上午拍板通過「疫後強化經濟與社會韌性及全民共享經濟成果特別條例」草案,預算上限爲3800億,內容包括蔡英文總統於國安會議裁示的三大預算用途,而全民普發現金6000元也包含在內。媒體詢問,去年實際超徵數大於4500億,差額是否會挹注到特別條例草案中,或作爲普發6000元現金的加碼財源。

阮清華解釋,4500億是去年11月的估算數,12月實際數字爲4950億,多出來的450億,將依法撥入中央特種基金,包括金融業的特別準備金、健康福利捐和長照基金等,所以就中央分配數來說,跟過去預估數3800億,不會增加額外的金額。

行政院發言人羅秉成補充,簡單來說,當前超徵的4950億和先前預估的4500億,中間差額將依所得稅法、營業稅法規定,將一定比例撥入中央特種基金,此基金必須專款專用,而中央可運用的還是3800億,規模不會因稅收增加而有變化。

至於普發現金是否要舉債支應,阮清華說,目前經費足夠支應,現在主要的問題是出在,去年實徵數大於預算數的部分(超徵稅收),必須要等審計部7月審定後才能動支,因此確實會有時間差。

阮清華說,所以特別條例中也有規定,這次所需經費來源得以移用以前年度歲計賸餘或舉債支應,而舉債其實是屬融通性質,等到7月份可以使用時該筆金額時,經費就夠了,屆時有舉債的話就能馬上回充,不會因普發現金而增加負債金額,也不會增加大家的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