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500萬人圍觀,周鴻禕和京東CEO許冉聊AI

5月20日,360集團創始人周鴻禕與京東集團首席執行官許冉採用直播形式對談,話題自然離不開時下大熱的人工智能。這場直播觀看人數逾545萬人。

在談到大模型技術的典型應用時,周鴻禕提到了京東此前所做的“採銷東哥”直播。其採用了京東自研的京東雲言犀數字人技術,首場直播不到1小時,觀看量破2000萬,帶貨金額超5000萬元。據京東透露,直播首秀後,有超百位企業高管聯繫京東製作定製形象。

但數字人只是大模型應用的縮影,周鴻禕和許冉均認爲,以大模型爲代表的AI技術,是重塑產業的關鍵技術力量。

自ChatGPT掀起大模型熱潮以來,周鴻禕在多個場合不斷談論對AI價值的看法,並稱人工智能帶來的產業變革,會超過當年PC和互聯網的影響力。許冉也在去年京東全球探索者大會上稱:“大模型一定會在產業場景中創造價值,只有這些產業端的應用被創造出來,它纔等同於一次工業革命。”

“美國產業界已經開始‘AIl in AI’。”在周鴻禕看來,中國擁有全世界最完整的產業鏈、最全的工業門類、最多的企業場景紅利。在產業數字化的戰略背景下,中國發展大模型的關鍵是抓住場景。

此次直播他則特別提及大模型在汽車上的落地,認爲過去大家關心車的很多性能指標,很多技術宅男對技術原理研究得很透,但隨着越來越多的女性開始買車,感性的東西更多一些,包括車的顏色、內飾,以及智能性、貼心的功能。

他以內部關於“大模型上車應該增加哪些功能”的討論爲例,員工提出可以增加AI作畫,但周鴻禕卻覺得是“吃飽了撐着”,該功能並非剛需。直到最近他纔在車展上發現,AI作畫是理想頗爲得意的功能,甚至是銷售秘訣。

“很多家長帶着小孩看理想的車,小孩上去後,玩兒這個畫圖功能玩得不願意下來。”他說道。

這讓周鴻禕突然意識到,用戶的想法在不斷變化,過去是駕駛員來決定怎麼買車,而現在副駕駛和後座的想法也很重要,要跟上時代的變化。

“在大模型出來之前,所謂的智能都還是智障水平,但有了大模型之後,整個智能硬件的整體交互能力被賦能了。”周鴻禕也在思考,究竟什麼樣的智能硬件來承載大模型最合適。除了手機之外,他判斷手錶是一種可能,還有諸如蘋果Vision Pro類的VR眼鏡。

“語音交互功能以及視覺的加強,會給很多智能硬件帶來革命性的機會。”周鴻禕稱。

他還提到AI上終端的趨勢,比如聯想和蘋果在做的AIPC。

“不是非要像OpenAI那樣,雲端越做越大,越做越宏偉,而是要越做越小。”周鴻禕強調,“並不是所有的東西都要追求上雲,很多數據還是要放在本地,人工智能的大模型一定也是跑在本地。”

之所以如此,主要基於兩個考慮:一是很多智能硬件設備有可能面臨網絡不穩定的情況,斷網之後就無法使用;二是智能硬件和個人隱私數據信息是綁定的,本地有助於信息隱私保護。

對此,許冉也表達了自己對於當下技術發展的觀察:“現在的智能產品很多還是屬於漸進式創新,即在原有的基礎上做得更好,但它並不是一個顛覆性的創新。”她表示期待未來有一個顛覆性的智能產品誕生,能真正改變人們的生活狀態。

周鴻禕對此也有同感,認爲在已有產品上一點點融合AI,還是會陷在一個固有產品的框架裡,應該跳出來想一想,做一個終極思維,最終什麼產品是顛覆性的。比如全自動無人駕駛,國內外已有很多團隊在朝這個目標努力。有了大模型的加持之後,對於自動駕駛的訓練方法會有一個根本改變。

“未來最多一到兩年裡,只要算力跟得上,可能很快就能實現。”周鴻禕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