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征組雕》十六件作品歌頌長征精神

▲吳爲山擔綱主創

文藝工作座談會十週年特別報道

90年前的10月17日至20日,紅軍8.6萬餘人從江西於都出發,開啓了二萬五千里長徵。長征是中國共產黨和紅軍譜寫的壯麗史詩,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進程中的巍峨豐碑。2023年,中國美術館建館60週年,精心組織雕塑家們集體創作的《長征組雕》重磅亮相。

該組作品在中國美術館展出後,開啓了全國多地巡展之路:2023年10月14日,首屆呼和浩特國際雕塑藝術展展出該組作品;2023年11月29日在廣州藝術博物院“中國美術館藏美術精品展之長征精神、延安精神”展出近三個月;2024年10月,作爲重量級作品,該組作品在寧夏美術館“塔高水長——中國美術館藏長征精神美術精品展”上展出;與此同時,《長征組雕》還在呼和浩特雕塑藝術館找到了“家”,今後將長期在該館陳列。

今年是紅軍長征出發九十週年。《長征組雕》在用他的聲音繼續講述着長征故事,歌頌着長征精神。

填補創作空白以組雕的形式表現長征

2021年,中國美術館爲組雕創作項目立項,遴選全國優秀中青年雕塑家組建創作團隊,館長吳爲山擔任主創。長征題材的美術創作誕生過無數經典之作,如吳作人的《過雪山》、董希文的《遵義會議》以及傅抱石的《七律·長征詩意》《沁園春·雪詞意》《清平樂·六盤山詞意》《搶渡大渡河》《更喜岷山千里雪》等作品。但以組雕的形式表現長征,一直還是美術創作的空白。

“表現長征的電視、電影、文學、繪畫比較多,但是像這樣以組雕方式完整反映長征歷程,這是第一次。我們策劃創作這組作品時,帶着深深的革命情感,希望讓觀衆從雕塑藝術中感受(長征)波瀾壯闊的崢嶸歲月。”吳爲山說。

爲更好地用緊貼新時代的藝術語言表現好長征內容,項目創作團隊深入紅軍走過的地方進行採風,多次走進福建、貴州、四川等地區。2023年2月,在中國工農紅軍強渡大渡河紀念館中,吳爲山看到了展覽中的小故事,19歲的戰士腸子被打出來以後,小戰士自己把腸子按進去,用褲帶把它勒緊,繼續划船向前衝,這也成了雕塑創作的原型。

同時,創作組走訪當地民衆,聆聽他們的回憶。這種收集口述史的方式,讓雕塑家們收穫了諸多鮮活、生動、極具感染力的第一手歷史資料。創作組先後歷時三年,完成了這件作品。

深入挖掘長征精神組雕獻禮館慶六十週年

江西瑞金,黃髮垂髫者“十送紅軍”,且送且唱且不捨;湖南湘江,眼見浮橋被國民黨軍隊炸斷,那就抓繩子、涉木板“血戰”;強渡貴州烏江,雖8萬軍隊已減員至3萬,仍不怕犧牲不畏天險;行至貴州遵義,一場生死攸關的會議讓中國共產黨確立了新的中央領導……此後一順百順,取得長征首次勝利——婁山關大捷;巧渡金沙江後,彝海結盟爲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贏取寶貴戰略時間;爬雪山、過草地、激戰臘子口、吳起鎮會師、會寧會師後,“舉世聞名的紅軍長征畫上句號,中國革命開啓了嶄新篇章”!……展廳現場的座座雕塑,串聯起紅軍長征的基本路線。

其中,既有大氣磅礴的場景描繪,也有細膩感人的人物刻畫,還有抒發情感的意象造型,通過豐富的表現手段,深入挖掘長征精神的歷史價值和文化內涵,展現長征精神的歷史力量和美學魅力,激發廣大觀衆的愛國熱情和文化自信。在中國美術館60週年館慶日推出的《長征組雕》這件作品,意義非凡。

作品的展示方式也透露出一種特殊的敘事,傳達深刻意蘊——設計者有意識地控制了展示空間的亮度,以營造出一種深沉、莊嚴的歷史氛圍。而聚焦在主體雕塑上的射燈,被深暗的背景空間襯托,提升了作品的崇高感,給觀衆以一種神聖性的體驗。16個表現長征途中具體事件的雕塑猶如北斗星的形狀,依次陳列在一條底部發光的展臺之上。北斗星的形狀象徵着紅軍永恆不變的信仰,而不斷變動的展線與發光的展臺相結合,則隱喻這是一條坎坷卻光明的道路。因此,觀衆一進展廳,就會被由空間氛圍、燈光設計、展陳形式共同形成的敘事所告知:這裡發生的是一個偉大的歷史壯舉。

堅持文化自信以中華美學精神爲審美理想

近十年來,大型美術創作工程頻出,主題性美術創作成果豐碩。僅國家層面立項並先後組織完成的大型美術創作工程就有“‘一帶一路’國際美術工程”“紀念紅軍長征勝利八十週年美術作品創作展”“真理的力量——紀念馬克思誕辰200週年主題美術創作”和“不忘初心,繼續前進——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大型美術創作工程”等,這些大型美術創作工程填補了中國美術史有關大型歷史畫創作的空白。“爲時代畫像、爲時代立傳、爲時代明德”成爲美術領域藝術家們塑造可信可敬可愛的中國視覺形象的方法論。

在這樣的方法論的引導下,吳爲山創作了大型紅色革命主題雕塑《新四軍東進》、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大型組雕《家破人亡》、矗立在中國共產黨歷史展覽館的大型黨旗雕塑《旗幟》以及新時代以藝術創作賡續紅色文脈的壯麗史詩《長征組雕》等作品。

在新時代中,中國的藝術家要找到支點,才能在世界藝術史上確立文化座標。對於“支點”,吳爲山這樣闡述:“支點就是中華民族的精神,以愛國主義爲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爲核心的時代精神,離開了這個支點,價值觀會漂浮,創作會恍惚。恪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基礎上,堅定文化自信,腳踏現實的土壤,吸收一切可以學習的外來文化,就是我創作的支點。有了這個支點才能不卑不亢,這決定了藝術作品的溫度,也決定着藝術作品內在的強大生命力量。以中華民族精神爲靈魂,以中華美學精神爲審美理想,其作品必定有底氣、骨氣、正氣、大氣。”

本組文/本報記者王磊

統籌/滿羿

畫外音

中國美術館藏品徵集部主任、研究館員朱劍

《長征組雕》是一首磅礴的史詩

《長征組雕》按照時間順序呈現了事件發生的時間軸,創作者用不同的雕塑元素呈現不同情節,並通過不同角度和細節講述事件的發展。創作者、展示設計者就像導演,調度畫面並利用光影、空間、造型,利用各種修辭學手段處理各種關係,使時間、秩序與情節滿足敘事要求,實現敘事目的。整體上,《長征組雕》由一個具有精神性、象徵性的場景和16個紅軍長征途中最具代表性的場景組成。各自獨立又渾然一體,高低起伏、輕重徐急的視覺節奏,彷彿一首磅礴的史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