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照險變身 添外溢、增額機制

臺灣2026年即將邁入超高齡社會,但長照險投保率仍低,據金管會統計,至2023年6月底投保率只有4.32%。圖/本報資料照片

近年長照險投保率

臺灣2026年即將邁入超高齡社會,但長照險投保率仍低,據金管會統計,至2023年6月底投保率只有4.32%。爲加大推動長照險投保,壽險公司2023年新推出創新型長照險,有的加入外溢機制,並拉高承保年齡,有的因應通膨高漲的風險納入增額機制。

據金管會統計,至6月底長照險有效契約件數(不含公司團保)爲101萬件,投保率約佔臺灣總人口的4.32%,整體投保率在2022年也只有4.12%,至今長照險投保率仍難超過5%。

爲拉高投保率,壽險業2023年推出的長照險增添創新元素。像國泰人壽、中國人壽(2024年將更名爲凱基人壽)推出的新長照險增加外溢機制,兩家都是運動達標,就有保費折減最高5~10%,新光人壽則是加入「增額」機制,因應通膨侵蝕購買力的風險。

國壽針對熟齡族設計新的長照險,承保年齡最低設定在40歲,但承保年齡上限則提高至75歲,85歲前診斷符合長期照顧狀態,可領取「長期照顧一次保險金」,之後每年生存且符合長照狀態,即給付「長期照顧分期保險金」,僅提供單純長照保障設計,沒有還本,以降低保費負擔,也搭配外溢機制,完成指定健康任務最高10%保費折減。

中壽新的長照險也納入外溢機制,最高可達5%保費折減,但與國壽不同的是,中壽的長照險有提供身故保險金或喪葬費用保險金、祝壽保險金等保障,也額外加入「老年住院醫療提前給付保險金」,保戶在保險年齡達80歲保單週年日起,若因傷病接受住院診療,並符合保單條款規定者,可提供醫療保障,保單中同時有長期照顧、完全失能、豁免保險費等機制。

新壽則推出具「增額」機制的長照險,「一次金」爲保額的6倍,可做爲養護機構的保證金或添購輪椅、電動牀等醫療照護器材之用,「分期保險金」則是每年給付,最高給付年限爲16年,目前是市場上最長給付期間,保險金額自第二年起,每年3%單利遞增,增額幅度爲目前市場最高,可避免長照保險金被通膨侵蝕。

舉例來說,假設第1年分期保險金爲12萬元,第2年變成12萬元乘以1.03,第三年爲12萬元乘以1.06,若領到第16年,會是12萬元的1.45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