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一街道常駐人口3萬一季度僅出生17人,“龍寶寶”還會扎堆到來嗎?

近日,一份長沙市天心區城南街道2024年一季度上報出生人口圖表在網絡流傳。圖表顯示,2024年一季度,該街道上報出生人口僅有17人,其中一孩11人,二孩5人,三孩1人。有網民認爲,年初預測的“龍寶寶”可能不會到來了。

界面新聞在長沙市天心區人民政府網站覈實發現,圖表內容屬實。目前天心區下轄的14個街道中,有4個街道已明確公佈了今年一季度的上報出生人口,均爲兩位數。雖然一個街道的人口總量較小,樣本意義有限,但也可以提供一個人口變化的微觀視角。

城南路街道一季度上報出生人口17人算少嗎?因目前只有2024年一季度的上報出生人口數據,無法對全年人口出生率做出評估。但對比2023年該街道的出生人口數據,可做大致比較。

七普數據顯示,城南路街道常駐人口30616人。2023年該街道上報出生人口合計86人,粗略計算該街道去年的出生率爲2.8‰,遠低於中國去年的平均出生率6.39‰。

此外,對比2023年一季度和2024年一季度,已公佈數據的4個街道上報出生人口均呈現下降態勢。新開鋪街道從86人降至48人,城南路街道從26人將至17人,桂花坪街道從21人降至15人,黑石鋪街道則從50人降至36人。

從孩次結構變化來看,各街道的一孩出生人數普遍佔比較高,說明新婚夫婦仍是主要的生育羣體。新開鋪街道、城南路街道、桂花坪街道和黑石鋪街道的一孩出生人數分別爲23人、11人、7人、25人,佔比分別爲48.75%、64.7%、46.7%、69.4%。這顯示儘管總出生人口數量有所波動,但一孩生育願相對穩定。

值得注意的是,三孩比例普遍較低,且在多數街道僅有1-2人,反映出三孩政策對提升生育率的直接效果有限。

人口學專家何亞福向界面新聞指出,僅從一季度的數據很難預測全年的出生人口情況。他指出,從全國來看,2024年出生人口比2023年增加“是沒有疑問的”。

原因包括三個方面:一是由於三年疫情而推遲生育的相當一部分夫婦,都在2023年備孕,這些孩子將在2024年出生;二是根據民政部公佈的數據,2023年結婚登記對數比上一年增加84.5萬對;三是2024年是龍年,雖然從歷史數據來看,大部分龍年出生的孩子並不是特別多,但由於龍帶有吉祥的寓意,儒家文化圈仍然有不少家庭想生個“龍寶寶”。

根據統計公報,上一個龍年(2012年)中國出生人口只有1635萬人,但七普修訂後的數據顯示,2012年出生人口達到1973萬人,是本世紀以來出生人口最多的一年。

何亞福指出,雖然2024年出生人口會有所回升,但從長期來看,中國的出生人口和生育率下降的大趨勢不會改變。這首先是因爲年輕人口和育齡婦女數量下降。根據七普數據,2020年31-40歲人口(出生於1980-1989年)有2.15億,21-30歲人口(出生於1990-1999年)有1.78億,11-20歲人口(出生於2000-2009年)只有1.55億。

其次,婚姻觀念和生育觀念改變,不婚不育的人羣在增多,年輕一代生育意願低迷。2021年國家衛健委調查顯示,育齡婦女生育意願繼續走低,平均打算生育子女數爲1.64個,低於2017年的1.76個和2019年的1.73個。作爲生育主體的90後、00後平均打算生育子女數僅爲1.54個和1.48個。

在此背景下,各地都在積極探索有力的生育支持政策,長沙是省會城市中爲數不多的幾個發放育兒補貼的城市。2022年10月13日,長沙市衛生健康委、長沙市財政局印發《關於發放三孩育兒補貼有關事項的通知》,對符合條件生育三孩(及以上)的家庭一次性補貼1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