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十年“治水答卷”入鏡央視紀錄片

在長沙的CityWalk網絡攻略裡,圭塘河是必不可少的網紅打卡點,這個集生態示範、運動休閒、文化藝術和生活體驗於一體的城市一隅,舒展着繁華城市裡一段令人回味的“慢時光”。

圭塘河重回清澈的歷程,是長沙十年“治水答卷”的一處生動註腳。

4月16日晚6時,由中央廣播電視總檯與生態環境部宣傳教育中心聯合策劃攝製的大型環保專題紀錄片《行進中的美麗中國》在央視綜合頻道播出,在當日播出的第二集《攻堅之戰》中,長沙十餘載“治水答卷”搶鮮入鏡,生動展示“一江碧水”背後的“長沙作爲”和長沙綠色發展的生動實踐。

一條生命之河的重塑之旅

15日起,《行進中的美麗中國》在央視綜合頻道連續播出5集,分別聚焦綠色低碳發展、污染防治攻堅、生態修復保護、制度體系建設、引領全球生態文明五個方面,以小切口、大主題的方式,講述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各個方面取得的進展及成效。

十年前,中國發起了一場規模力度空前的污染防治攻堅戰,保衛藍天、保衛碧水、保衛淨土,只爲了一個願望:呵護好我們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生態環境,爲子孫後代計,爲長遠發展謀。

十年治水,久久爲功。

省委常委、市委書記、市總河長吳桂英指出:“河湖保護治理是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要建立健全科學有效的河湖管理保護機制,讓‘守護好一江碧水’成爲共同追求和自覺行動。”

副省長、市長周海兵要求,要把打造優美河湖生態作爲“長久之計”,加強水域岸線管控,推進河湖生態復甦,促進河湖文旅融合。

16日播出的《攻堅之戰》就是以此爲背景,亮相其中的“長沙治水”案例,主要通過環保志願者劉科的視角,從“臭水溝”到“生態河”的變遷,講述長沙多措並舉守護水生態環境,攜手民間河長共護碧水清波的經驗故事。

圭塘河,是瀏陽河匯入湘江前的最後一條支流,也是長沙的城市內河,哺育了一代又一代長沙人。

隨着城市化進程不斷提速,圭塘河河道治理的問題日益凸顯:被多次裁彎取直的河道,變成了三面光的狹窄硬化渠道,生態自淨能力較差;生活污水、工業廢水、禽畜糞便等直排入河,水質受到嚴重污染,一度被稱爲長沙的“臭水溝”“龍鬚溝”。

“28公里的水路,污染了治理,治理了又污染,反反覆覆近20年。”今年52歲的劉科,自小生活在圭塘河附近,很熟悉這裡的水域環境。

2010年,他在參加環保公益組織的一次活動時,第一次把鏡頭對準圭塘河,記錄下當年觸目驚心的污染狀況。此後不久,他轉行爲專職的環保志願者,巡查、拍攝圭塘河成爲他日常最重要的工作。

隨着圭塘河的生態綜合治理拉開大幕,這條被重塑的長沙生命之河的美好變化,也被攝錄進劉科的鏡頭。

據市生態環境局黨組書記、局長張武介紹,近年來,長沙按照“河湖統領、三水統籌、四個在哪裡”的工作思路,恢復河道生態循環系統、創新實施河道智慧監管、深入實施河道生態補水工程、有效打通“兩山”轉換路徑,全方位加大圭塘河保護與治理力度,累計投資超過85億元。

如今,圭塘河流域重現“水清、岸綠、景美、民樂”的美好圖景,繪就出一幅“人與水、水與城”和諧共生的生動畫卷,還爲人類活動活躍的城市內河綜合治理提供借鑑示範,成爲全國唯一同時獲得“全國‘美麗河湖’優秀案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兩項國家級生態榮譽的河流。

一張水質改善的“優秀答卷”

位於湘江流域下游、洞庭湖尾閭的長沙,全市境內共有流域面積1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337條、湖泊14個,水系發達、河網密佈。

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滋養了城市的成長,但水污染也成爲日漸沉重的生態負擔。

十年攻堅,長沙對水污染全面宣戰。

長沙堅持“一把手”帶頭,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擔任市環委會、河委會主任,形成了主要領導部署、督導,分管領導定期調度點評的工作機制。

保護美麗河湖、共建美好家園,落實在十年不變的治污行動裡,落細在日漸完善的監管監控中:

——市環委會牽頭組織實施“碧水保衛戰”,2013年起連續推進湘江保護和治理3個“三年行動計劃”實施。

——長沙成爲全國第一批城區黑臭水體治理達標城市;有序推進小西門泵站、趙洲港泵站、石碑大港排口等地排污整改;大力實施城區市政管網雨污分流工程。

——全面建立市、縣、鄉、村、片區五級河(湖)長制,實現對全市所有河流、湖泊、水庫、小微水體等各類水域監管的全覆蓋。

——構建起由遙感監測、無人機、人工智能視頻監控站點等組成的立體化網絡監測系統,已完善形成32個國省控、59個市控監測網絡……

十年孜孜不倦、齊心協力,最終交出一張“水質改善歷史最優”的“長沙答卷”:全市國省控考覈斷面水質優良率,由2016年的91.3%提升至2019年的首次100%達標;2020、2021、2022、2023年,全市“一江一湖六河”水質持續實現國省控斷面水質優良率、湘江長沙段出境斷面達標率、縣級及以上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3個100%;“一江一湖六河”水質持續改善,主要污染物濃度持續下降。

一幅河湖安瀾的水生態圖景

去年新春,湘江長沙段數頭江豚“組團暢遊”的畫面火爆全網。“江豚對水環境要求較高,成羣江豚的出現,驗證了近年來長沙水生態環境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顯著成效。”雖然已時隔1年,但市生態環境局總工程師許雄飛談起此事,仍掩不住興奮之情。

十年來,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長沙秉承“水生態、水環境、水資源”三水統籌,堅持高位推動、規劃引領、制度保障、部門協同、綜合施策、標本兼治,全面開展城鎮污水、工業、船舶碼頭、農業面源等重點領域水污染防治。

2019年以來,全市國省控斷面水質優良率、縣級及以上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已連續5年爲100%,全市水生態環境發生了根本性、全局性、轉折性變化。

這是持之以恆守護河湖安瀾的不變初心。

治水理念由水污染治理向水生態修復轉變,全力推進流域溼地深度淨化、生態緩衝帶及中水回用等項目建設,進一步降低污染物排放總量,建立“一江一湖六河”生態環境問題排查制度,構建立體化網絡監測監管系統,積極推行全民參與治水……目前,全市300餘條大小河流“有河有水、有魚有草、人水和諧”場景已成常態,水清景美的生態畫卷已初步成型,人民羣衆的水生態環境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持續增強。

日前,市政府常務會議審議並通過《長沙市城區排水一體化改革實施方案》,要求全市上下緊緊圍繞構建城區排水“統一專項規劃、統一技術標準、統一建設管理、統一運營維護、統一資金保障”的目標要求,確保城區排水一體化改革落地見效,全面提升城區排水綜合管理能力和城市安全運行能力。

不懈的攻堅腳步,見證着水生態環境的質變,星城大地上,更多的水生態和諧美景不斷繪就:鬆雅湖、洋湖溼地公園裡,80餘種野生候鳥快樂棲居;圭塘河成爲生態、文化、旅遊融合發展的城市內河經濟帶;後湖邊,優美景觀與文創、科創產業融爲一體。

做好“水文章”,打好“生態牌”,星城大地正奏響“美麗河湖”生態樂章,引領綠色低碳的美好生活。從“守護好一江碧水”出發,長沙將持續推進美麗河湖建設和保護,瞄準“藍天、碧水、淨土”的湖南樣板、國家示範奮力闊步前行。

來源:長沙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