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三角大廠復工 無助中小臺企

大陸長三角地區近期實施復工白名單制度,但對中小企業爲主的臺商而言,幫助不大,物流與生產仍受阻。圖爲浙江寧波港口貨櫃。(新華社)

爲減緩疫情封城對產業鏈的衝擊,上海祭出復工復產「白名單」鎖定大企業與上下游供應商。上海臺商表示,這名單與大多數中小臺企來說「沒有直接關聯」,當前封控在家能做的真不多,只能尋求例如臺協內部的互助。也有崑山臺商說,大公司復工對中下游供應鏈廠商的配合壓力更大,近日收到可復工條件通知,但諸如如何滿足「閉環生產」的各項條件如食宿、醫療機構的定期核酸檢測等難題,都只能自己去想辦法解決。

該崑山臺商坦言,目前長三角的復工復產還有許多問題未解決,最基本就是物流難題。雖說大陸國務院發話要暢通物流,但在疫情嚴峻之下,基層能否具體落實讓人打上問號。

像是上海港本身就因封城阻塞,蘇州崑山又擔心被上海疫情波及、貨運根本不讓進,甚至蘇州崑山往外出貨,也可能因爲鄰近上海疫區而被其他省市阻擋,算下來關關物流都有卡住可能,即便真送完貨,司機事後又有被隔離風險,一家中小規模的企業哪來這麼多司機?

與此同時,物流成本也出現暴漲,另名崑山臺商舉例,就有臺商業者因上海港阻塞改把貨送至寧波港出口,又因鄰近上海被拒收,最後只能一路北上送到青島港。但一趟下來運費就從4000、5000元(人民幣,下同)被漲價到8萬元,不出貨又不行,最後利潤都被吃光了。

繼日前上海市官方公佈優先復工復產「白名單」後,19日再發布長三角三省一市的「白名單池」,加強大廠跨省市的供應鏈廠商配套。資深上海臺商認爲,這其實應在名單擬定時就一併規畫好,此舉更像「碰到問題才解決問題」,處理效率出現滯後。

上海臺商指出,復工「白名單」也有把防疫責任壓到企業身上嫌疑。事實上也有名列世界500強的外資企業拒絕列入白名單。但整體來說,這波復工與在上海多數中小臺商來說沒有關聯。

實際上,稍早也有食品業臺商按規定申請「閉環生產」,文件核可後仍被當地基層單位給擋下。該上海臺商指出,受限規模與投資金額等因素,政策資源目前不太可能照顧到中小企業,加上臺商幾乎還在封控停業、足不出戶能做的實在不多。主要先商量解封后的臺協內部互助,例如食品業者可發放折扣消費券讓臺企優先認購,快速回籠一筆資金來減緩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