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日將盡作者 石黑一雄獲獎

日裔英籍作家石黑一雄獲得本屆諾貝爾文學獎。(美聯社)

日裔英籍作家石黑一雄獲得今年諾貝爾文學獎,搶先呼聲極高、「陪榜」多年的村上春樹,也是繼1968年川端康成、1994年大江健三郎之後,第三位得獎的日裔作家。

諾貝爾評審委員會表示,石黑一雄的得獎原因是他在充滿「強烈情感力量」的作品中,揭露了「我們與世界虛幻連結之下的無盡深淵」。

由於石黑一雄的長篇小說《別讓我走》和《長日將盡》都曾被改編爲電影,作品對臺灣人來說並不陌生,蔡英文總統近日接受媒體採訪時就曾提及最喜歡的影星就是主演《長日將盡》的安東尼霍普金斯。

希望成爲正面力量

現年62歲的石黑一雄得知自己獲獎後表示:「非常意外,也受寵若驚。這是個至高無上的榮耀,因爲這代表我正追隨史上偉大作家們的腳步。」石黑說,「當今世界充滿着不確定性,我希望諾貝爾獎能夠成爲一種正面的力量,就像現在一樣。」

作家顏擇雅認爲,瑞典學院把諾貝爾文學獎頒給石黑一雄具有政治意義,「這兩年歐洲極右派『認同運動』風起雲涌,反移民也反多元文化,有不少文青支持。石黑一雄既是移民,又最代表多元文化,正是反駁認同運動最好的例證。」

作家吳明益表示,從石黑一雄的出道作《羣山淡景》中,能看出他喜歡在小說中淡淡的寫景,卻有深刻的隱喻,「雖然有人會認爲他得獎是『大爆冷門』,但他可是在35歲就以《長日將盡》得到英國布克獎的作家!」

作家郝譽翔則表示,石黑一雄的每一本小說都觸及不同的主題,類型很廣,風格也各有不同。「《長日將盡》寫英國上流社會的家庭,《夜曲》又是筆調活潑幽默的短篇,《別讓我走》是科幻題材,《被埋葬的記憶》則是奇幻,每部作品都像一個全新的世界。」

幼時移民帶來影響

石黑一雄生於日本長崎,1960年隨父親舉家移居英國,30年後纔再次踏上日本的土地。他與印度裔的魯西迪、奈波爾並稱爲「英國文壇移民三雄」。石黑前年訪問日本時曾說,他小時候,母親常念日本文學作品給他聽,對他來說,日本雖然有些陌生,但也是具有特殊意義的故鄉。

以英語寫作的石黑一雄並不算多產,但其完美結合東方細膩情感與西方敏銳洞察力的文筆和風格讓他蜚聲文壇,他也獲得了大英帝國勳章、法國藝術及文學騎士勳章、英國惠特貝瑞圖書獎等多個國際獎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