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投資 巴菲特強烈反對短線交易

不只是巴菲特做長期投資,他也希望波克夏海瑟威的股東儘量長期持有股票。(示意圖/shutterstock)

巴菲特強烈反對短線交易,他建議持股一年內的利得應該課以一○○%的所得稅。

「查理跟我希望長期持有股票。事實上,當我們很老的時候,你可能看到我們還在那裡,彼此不知道對方是誰。」

「我們喜歡買公司,我們不喜歡賣掉,我們希望這關係能夠持續終身。」

「我們大部分的股票將會繼續持有好幾年,我們的投資決策是看長期的企業成果,而不是看當天的股價來決定的。購買整家公司只看到短期的結果,那是非常愚蠢的;買市場上的普通股票,等於是買一家公司的一部分,如果只迷惑於短期利潤,我們認爲那也是非常不妥的。」

不只是巴菲特做長期投資,他也希望波克夏海瑟威的股東儘量長期持有股票:「如果我開一傢俱樂部或是在教堂傳教,我衡量自己是否成功的方法,不是看信徒來來去去有多少人,或是俱樂部有多少會員。我真正喜歡的是沒有人願意離席,所以沒有空位給其他人。」

購買一家公司也可以從這方式來想:「這有點像是戀愛。你花時間陪伴愛人,然後你有第一次約會,最後,重要時刻來臨。第二天,你會開始想說,如果有人給我二倍或三倍的利益來交換,我會出售嗎?」

巴菲特說,他是那種「李伯大夢」(Rip Van Winkle)型的投資人。(編按:李伯被形容成晚於時代的人)。

「我最喜歡的持股期間是永遠。」

「股票很簡單。你要做的就是以低於內在價值的價格,買進好公司的股票,管理公司的人必須非常正直又有能力,然後你就永遠抱着這股票。」

巴菲特說,或者你可以按照威爾.羅傑斯(Will Rogers)的方法。據說羅傑斯買股票前會仔細研究市場,然後「當股票漲了一倍,就賣掉。」如果股票沒有漲一倍呢?

「如果沒有漲一倍,就不要買。」

巴菲特、他的朋友,以及他的同事,他們有個獨特之處,就是他們關懷其他人。

「資本利得與投資現代生產設備,都是經濟生產造就社會福祉所必須的。如果整體產業沒有持續創造與利用新的資本,勞工就業機會、消費者需求與政府承諾,都將無法實現,而且只會令社會更加挫折。無論是社會主義者或是資本主義者,對於這點都很清楚。西德與日本經濟上驚人的成功就是例證。累積大量的資本,使得這些國家提高生活水準的速率高過美國,即使美國在能源上享有較優越的地位。」

利用財務槓桿進行併購,雖然造成投資人獲利,但是對於社會沒什麼好處。像是股票的替代債減少公司的稅,這就影響各種社會計劃的財務。

「如果你讀到有關布恩.皮肯斯(Boone Pickens)與吉米.戈德史密斯(JimmyGoldsmith,編按:原名爲James Goldsmith)等人的故事,他們會提到爲股東創造價值。他們其實沒有創造價值,而是從社會轉移價值給股東。這可能是好事,也可能是壞事,但是絕非創造價值,這不像亨利.福特(Henry Ford)研發汽車,或是雷.克洛克(Ray Kroc)想出比別人更好的方式供應漢堡⋯⋯。過去幾年,許多公司被瞭解這遊戲規則的人所改造。這表示每位公民必須付出更多錢,才能得到政府應該提供的各種物資與服務。」

當獎賞不相稱時對於社會的安全、健康、幸福與福祉,其他人也做出一樣重要的貢獻,但是他們所賺到的錢卻比他少,巴菲特說:「對於我帶給社會的貢獻,這個社會給我很大的獎賞。」

「我個人認爲,我所賺的錢有很大的比例是因爲社會。如果你把我放在孟加拉或是秘魯,你會發現才華放在不對的地方會有什麼樣的結果。我必須多奮鬥三十年。我做得很好,我所工作的市場體系碰巧給我很大的獎賞。麥克.泰森也是一樣。如果你可以在十秒內擊倒對方,然後就賺進一千萬美元,這個世界就是會爲這種事情給你很多錢。如果你打擊率高達三成六,這世界也會給你很多錢。如果你是很棒的老師,這世界不會給你很多錢。如果你是很棒的護士,這世界也不會給你很多錢。我是不是要提出一些價值體系,對這現象多少重新分配? 不,我不認爲有人可以做到。但是我認爲,這個市場體系對待你這麼優厚,也就是說,因爲你有獨特的才華,市場體系給你很多能力購買物資與服務。像是你的嗓音嘹亮,所以你能唱歌,每個人在電視上或是哪裡聽你唱歌,都要給你很多錢。我認爲社會對於這些人可以提出要求。」

「對於金錢,我不會有罪惡感。我認爲,我的錢很多,代表我必須向社會做出許多回饋。我可以消費這些金錢,如果我願意的話,我可以僱用一萬人,在我有生之年每天什麼事情都不用做,就只是畫我的肖像。這樣國民生產總值也許會上升,但是這產品的效用爲零,而且這一萬人因此無法從事愛滋病的研究,或是當教師,或是當護士。不過,我不會這樣做,我不會這樣回饋社會。我需要的物質不多,當我與內人過世之後,我會捐贈財產給慈善機構,作爲對社會的回饋。」

(本文摘自《股神巴菲特》/商周出版)

【內容簡介】羣衆瘋狂殺出時,巴菲特就買進;投資最重要的四個字是「安全邊際」;波克夏與長期股東從股市下跌中獲利……

本書萃取巴菲特從創造財富、管理財富到分配財富的哲學,完整呈現從交易、內在價值到平衡風險的過人智慧。

多年來,巴菲特的影響力與財富不斷成長,不過有一件事情都沒變,那就是他對事業與生活永遠誠實謙遜、樂觀進取。暢銷書作者珍娜‧羅渥(Janet Lowe)在這本《股神巴菲特》中,說明巴菲特是如何做到的。

本書反映巴菲特過去的生活,內容摘錄全世界最成功的投資人所說過的話,字字珠璣,趣味十足。

巴菲特的話往往出人意表,又總是那麼有趣,這是他商場智慧與機智的結晶。本書集結巴菲特對於網路經濟、家庭朋友、股票投資、資本配置、經營事業、繳納賦稅等議題,非常精闢的見解。巴菲特爲什麼要將85%的財富捐給比爾暨梅琳達蓋茲基金會從事慈善事業,本書也詳細解析巴菲特是怎麼想的。

《股神巴菲特》不只是一本關於投資的書,更展現出巴菲特這位投資大師的個性與哲學。

本書許多字句是巴菲特一生智慧的結晶,可以讓你瞭解巴菲特對於許多重要議題的看法,因此這本巴菲特的語錄,也可以叫做給投資人的「生活經驗小書」(A Life’s Little Lesson Book)。

【作者簡介】珍娜‧羅渥(Janet Lowe)

着有暢銷書《比爾蓋茲開講》(Bill Gates Speaks)與《傑克‧威爾許開講》(Jack Welch Speaks)。《新聞週刊》(Newsweek)、《基督教科學箴言報》(Christian Science Monitor)、《洛杉磯時報》(Los Angeles Times)與《舊金山紀事報》(San Francisco Chronicle)都曾經刊載過她的文章。

【譯者簡介】李振昌

政大歷史系畢業,美國肯塔基州默海德州立大學(Morehead State University)大衆傳播學碩士。曾任中國生產力中心叢書主編與經理、讀者文摘叢書主編及良辰出版公司總編輯。

《股神巴菲特》/商周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