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春推動科教資源賦能產業發展

本文轉自:人民日報

政產學研協同 地校院企攜手

長春推動科教資源賦能產業發展

本報記者 汪志球 孟海鷹 門傑偉

《 人民日報 》( 2024年05月20日 第 04 版)

4月中旬,在吉林大學遴選資助項目評審會現場,由企業、投資機構、專家等組成的評審團隊熱烈討論40多個初選項目,研判科創能力、市場前景、商業潛力等。這是吉林省長春市與吉林大學共建的吉林大學概念驗證中心舉辦的一場活動,遴選出的優質項目將得到全方位服務。

在長春,有高等院校49所、獨立科研機構83家,在校大學生近60萬人。如何更好地將科教資源優勢轉化爲發展優勢?

2023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新時代推動東北全面振興座談會時強調,要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加快構建具有東北特色優勢的現代化產業體系。推動東北全面振興,根基在實體經濟,關鍵在科技創新,方向是產業升級。

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長春市克服難點、打通堵點,着力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推動科教資源賦能產業發展。

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在光電領域擁有多項前沿技術成果。“長春市爲光機所‘量身定製’了產業園區,打造‘光學+製造’‘光學+醫療’產業集羣。”長春光電信息產業園負責人王勝楠說,一批企業在此快速成長。

政產學研協同,地校院企攜手。2023年,長春市政府聯手高校、科研院所成立科技成果轉化戰略合作委員會,築牢人才“蓄水池”、建強創新“策源地”、打造轉化“生態圈”,協同打造合作平臺載體。

吉林大學與長春新區共建吉興產業園,主要承接吉林大學的科技成果轉化;長春理工大學與長春淨月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共建芯光產業園;中國科學院長春光機所與長春新區共建長智光谷產業園……截至今年2月,長春首批合作共建的8個科技產業園區已有5家正式運營。

聚焦科技成果轉化,長春市去年以來組建4個科技成果轉化專班,走進高校和科研院所發掘適合本地轉化項目300餘項。“靠前服務、主動服務,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長春市科技局局長於柏生說。

吉林大學汽車工程學院靳立強教授團隊自主研發的自動輪智行底盤技術,就是成果之一。在政府大力支持下,靳立強的公司成功落地長春市高新創投產業園,實驗室成果走向市場。

走進長春市麥迪克智行汽車科技有限公司,在工作人員操控下,兩側車輪內扭,樣品車原地轉圈。“這一新技術即將應用於一款車型,公司已與國內多家企業合作。”靳立強說,在通過概念驗證中心遴選後,該項目獲得了長春未來種子基金提供的150萬元中試資金支持。

2023年,長春設立總規模10億元的長春未來種子基金,推動小企業、小項目長成“參天大樹”。長春國投集團董事長徐國斌介紹,基金聚焦科研院所成果轉化,首期種子基金32個項目完成全部投資。

圍繞破解技術瓶頸,去年以來長春市立項實施科技攻關“揭榜掛帥”,推動車載軟件等一系列技術難題加速突破;舉辦成果供需對接等各類科技創新活動850場;選派業務骨幹擔任科技成果轉化服務專員,深挖高校、科研院所的可轉化項目;實施“雙融”工程,選聘50名企業管理人才到高校、科研院所兼職“產業教授”,選派126名院校科技人才到企業擔任“科創專員”。

2023年,長春市科技成果本地轉化增長141%,通過評價的科技型中小企業較2022年增長193%。

“長春將以創新思維謀發展、以創新平臺聚要素、以創新賽道育產業,打響創新突破攻堅戰,讓創新先鋒站前臺,讓創新主體坐主位,讓企業、高校、科研院所唱主角,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吉林省委常委、長春市委書記張恩惠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