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中研院、國研院聯手海中撈電 首重東部海域環境勘查

海洋能是關鍵前瞻能源,中研院廖俊智院長及國研院林法正院長週二在中研院地球科學研究所,共同簽署海洋能及海洋科技合作協議。廖院長表示,中研院將海洋能視爲關鍵前瞻能源,尤其是海流(黑潮)發電潛力。因此,中研院除在去(2022年)年發佈的「臺灣淨零科技研發政策建議書」中,建議政府儘速推動海洋能的開發之外,更於院內環境變遷研究中心下成立海洋能專題中心,積極投入研發。目前中研院已完成首次東部海域巡航,初步取得黑潮及地質環境資料,並啓動黑潮渦輪機研發計劃。此次與國研院臺灣海洋科技研究中心攜手合作,盼能加速我國東部海域環境勘查,仔細瞭解發電之潛能外,也儘快找出適合安置水下發電機的場址。

林法正院長指出,國研院任務旨在提供全國關鍵技術與設施研發平臺之服務,以支援我國學術研究活動,其中,轄下臺灣海洋科技研究中心提供深海探測極爲關鍵的探測載臺「勵進研究船」。在2050淨零排放的國家目標下,國研院很高興能與中研院合作,希望藉此機會在海洋科技研發領域,尤其是在海洋能科技上,產出具全球競爭力的研發成果。

簽署儀式見證人、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陳宗權副主委致詞時表示,2050淨零排放是跨世代、跨領域與跨國際的大型轉型工程,也是我國史上最長遠的跨部會國家發展計劃,不僅攸關臺灣競爭力,也關係環境永續。而海洋科學研究乃至於海事工程技術,一直是我國亟需整合與突破的領域。陳副主委期許雙方的合作能夠強化我國海洋前瞻研究,全面提升臺灣海洋科技研發,用創新的科技開發海洋資源、保育海洋環境、永續守護臺灣。

由於海洋能仍屬於尚待研發的前瞻能源,必須通盤瞭解環境場域,以評估適合的發電場址、潛能、發電特性等,布建基礎設施,有賴精密調查及探勘,因此,中研院與國研院即日起啓動人員、技術、研究設施的交流,合力推進國家重要關鍵海洋科技,希望早日促成海洋能開發利用,使我國儘速實現淨零碳排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