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彈唯一解方 唯賴回歸憲法規範

五二○將屆,民進黨總統當選人賴清德就職日近。最諷刺的是,這位曾在競選中華民國總統期間口出「中華民國(憲法)是個災難」的候選人,即將在中華民國憲法下就任中華民國總統。以賴清德曾於行政院長任內曾兩度自我標榜爲「務實的臺獨工作者」,再加上他過去一貫公開宣示支持臺灣獨立的立場,他所提出憲法災難說,意味着一種更趨向臺獨的主張,則是無庸置疑。

這種傾向,在現階段已至造成三種潛在連環衝突的連鎖反應,分別是從臺灣內部、到臺海與整個東北亞(這還不列入南海),已對美國整體安全戰略造成重大沖擊。但令人不解甚至是覺得荒謬的是,其實這一連串可能衝突的唯一解方,居然只是中華民國總統原本就該做的事-遵守中華民國憲法,迴歸憲法中兩岸同屬一國的規定。

以中華民國憲法當前的相關規定,兩岸同屬一個國家,這明示於經七次修憲的憲法增修條文前言、中華民國憲法第四條,與第一次修憲所通過之修憲條文第十條(一國兩區)。

賴清德若是執意往臺獨分離主義路線行進,必將引發一場重大的憲法災難乃至臺灣內部的動亂。而更可能的潛在危險是,賴清德將以維持現狀爲名,持續蔡英文的分離主義路線,把北京逼到一個「兩岸若不打一場,則必須接受臺灣獨立」的牆角,北京必將武力干預而引發臺海衝突。

中共是否以武力處理臺海問題,從不是以是否「準備好」爲考量,而是以「情勢的發展」爲考量。北京與美國都明白,這大概是美國與北京唯一一個會造成全面、正面軍事衝突的議題。

這個問題的第三環,纔是美國真正的兩難。在臺海衝突出現之後,美國則必須考量是否武裝介入,因爲這涉及美國的整體東北亞安全戰略;美國若一旦選擇介入,除要面對一場未必能贏的臺海戰爭外,還必須同時考量整個東北亞動亂的後果。

除臺海之外,還有朝鮮半島戰事可能再起,以及日本因北方四島與俄羅斯緊張的升高。日本相關人士已表明,日本無能同時面對這樣三面緊張的後果,而這種事態若是發生在美國的大選時,拜登根本沒有希望。

美國現在同時介入烏克蘭與以巴兩場軍事衝突,明顯已力不從心。美國自冷戰結束以來,開始是希望能維持同時打兩場中等規模戰爭的軍力,後至小布希時已縮減爲一個半戰爭的規模,但以現下的兩場軍事衝突來看,美國實已力不從心;若是再加上臺海、朝鮮半島、北方四島甚或南海,則美國實無力也無能進行相對反應。

更深一層問題是,美國若無能以軍事力量反應,則美國在全球的威望將受到致命的打擊,美國盟邦將對美國的安全承諾產生質疑,這也是美國所無法忍受的。

其實最荒謬的是,因爲民進黨長期以來不遵守自己國家的憲法,因而引來外力的干預與屈辱,甚至是引發整個東北亞的區域緊張;而拔除此一區域緊張的炸彈引信,不過只是要民進黨及其候選人迴歸賦予其權力的中華民國憲法規範而已,哀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