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不應該高價?只談功能性無法發展「茶湯市場」:要先喜歡上喝茶才能建立

泡茶示意圖/ingimage

我們在推廣茶文化的時候,經常會說茶是人際關係很好的橋樑,好比客來奉茶、以茶會友、茶促進社會和諧、茶是和平的飲料;又常說茶是生活中不可缺的東西,好比飯後一杯茶、晨昏定省一杯茶、當你煩躁的時候茶可以心靈安定、作文時茶會爲你搜枯腸;也會說茶是保健的飲料,好比茶是補充維生素很好的來源、喝茶可以預防蛀牙、常喝茶可延緩老化。又會提到飲茶可以修身養性,如養成精行儉德的品性、獲得禪學吃茶去的修爲、體會到空寂的美感。

我們在實際享用茶的時候,會研究如何泡好一壺茶,如怎樣的水質才適合泡茶、什麼水溫適合沖泡什麼茶、沖泡器質地與泡出茶湯的關係、怎樣的泡數要用怎樣的茶水比例、各種狀況下的浸泡時間等等;會要求將茶湯泡到當時最佳最美的狀態,而且要仔細欣賞及享受茶湯的顏色、香氣、滋味、茶性及整體表現出來的風格,有如對待一幅畫一首音樂般;還會欣賞茶葉的外觀,藉此瞭解茶的類別、等級、特性,以及相應於茶葉用量、泡茶水溫、浸泡時間、所需壺具的各種茶況。我們還會要求泡茶時每個動作做得到位,將心放入茶湯之中,將自己對這壺茶湯的理解詮釋出來。

前面第一段所敘述的是茶的「功能性」,不直接面對茶湯而指向喝茶的目的。第二段所說的是茶的「享用性」,直接就泡茶、喝茶、賞茶而言。

回顧我們推廣茶產業、茶文化的時候,是不是都太強調茶的功能性?一講就是一大篇做人的道理,一說到茶就成了治病的萬靈丹,結果我們都在爲茶奔波、爲茶忙碌,我們難得坐下來與茶親熱一下,好好享用它。

事實上長期愛喝茶的人,很少注意到茶的功能性;誠如講究美食者,在享用一盤菜餚時很少關注它的營養成分,愛喝咖啡的人,在享用咖啡時不太會意識到它的社交功能,即使是約朋友一起喝咖啡。重視功能性的推廣方式,讓茶侷限在生活必需品之列,就如常說的柴米油鹽醬醋茶,不容易提升到精緻生活的領域。這樣子的推廣方式也讓人們意識到茶不應該高價,甚至於是招待用的、免費的,這些觀念都有礙茶商品在市場上與其他商品的競爭。

我們不要脫離茶湯而談茶,我們應該修正對茶的推廣方式,在既有的功能性上加重對茶本身的享用性,提醒人們與茶爲友,享受茶湯的美味與美境。大家怕談享用,怕被列爲享樂主義者,但舉凡一切事物如果都能被我們享用,不是一件很美的事嗎?

如果我們只談功能性的茶,只能發展茶葉市場而無法發展茶湯市場。茶葉市場是賣茶葉,如同茶行賣茶,茶湯市場是賣茶湯,如同品茗館賣泡妥的茶。茶界一直談論着如何像咖啡業的咖啡館一樣,到處能有茶館可以進去喝茶。

咖啡業是同時有咖啡豆市場、咖啡湯市場,因爲他們不強調喝咖啡的社交性、生活性、保健性、精神性功能,卻強調如何煮咖啡、用什麼樣的杯子、各種咖啡豆不同的欣賞角度。茶湯市場要能建立,必須讓人們關注到茶湯,喜歡喝茶,懂得如何欣賞茶湯之美。

現在人們談茶館復興,必須釐清功能性的茶與享用性的茶,在茶葉市場與茶湯市場所帶動的效應,將重心放在茶的本身,放在泡茶技能、泡茶動作、茶湯與識茶上面,將茶從只是作爲達到某一目的的橋樑地位,轉變爲是營造精緻生活的主體。

------------------------------------

編按:

本書詳實記述了何謂「茶湯」,透過質樸的文字,將茶席上泡茶師的舉手投足,一一轉化爲進入茶道之藝的鋪路石;從愛茶,懂茶,到會喝茶,一點一滴深陷於茶香之中,品茗出茶湯的色香味俱全,理解茶的藝術性與美感。

(本文摘自出色文化出版《茶湯作品欣賞會:蔡榮章茶之書》,作者: 蔡榮章)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