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百道被工信部通報:強制、頻繁過度索取用戶權限

3月14日,工信部發布關於侵害用戶權益行爲的APP(SDK)通報(2024年第2批,總第37批),茶百道(小程序強制、頻繁、過度索取權限)在列。

根據工信部的發佈,茶百道支付寶平臺點餐小程序存在強制、頻繁、過度索取用戶權限,工信部應按有關規定進行整改,整改落實不到位的,將依法依規組織開展相關處置工作。

在小紅書等社交平臺上也能找到網友的投訴。有網友表示通過支付寶上的茶百道小程序下單時發現,系統多次請求獲取他們的個人地址、電話等信息,而這些信息收集經常超出了提供服務所需的範圍,對於這些被索取信息的後續用途,茶百道並沒有給出充分而明確的告知。

事實上,不止茶百道,此前多個茶飲品牌也因過度索取權限而遭到點名。

2023年3月,上海市消保委對包括CoCo、茶百道、7分甜和蜜雪冰城等在內上海29家知名度較高的奶茶店、快餐店進行了暗訪。

上海市消保委發現,CoCo問題最爲突出,如果消費者拒絕提供手機號,則無法進行點餐;而一點點的問題則在於,消費者使用其掃碼點餐小程序時,必須要提供位置信息才能點餐。

除茶飲品牌外,在餐飲品牌之中,類似問題也是層出不窮。

2022年8月26日,工信部曾通報47款侵害用戶權益APP和SDK,其中酒店餐飲類有9家,涉及達美樂比薩、小楊生煎會員中心、木屋燒烤店、西貝莜麪村、滿記甜品點單、避風塘港式餐廳、吉野家吉食匯以及賽百味點餐等,存在問題包括APP強制、頻繁、過度索取權限,強制用戶使用定向推送功能,違規收集個人信息,以及欺騙誤導強迫用戶等。

這些過度索取用戶權限且缺乏透明度的行爲,引發了消費者對個人隱私及數據被濫用的擔憂。

在小紅書上有網友評論認爲,“喝杯奶茶如同籤賣身契,個人信息都被獲取了才能喝得上。”也有網友表示,“選擇掃碼點餐時,有的會要求顧客先關注店鋪公衆號再點餐,有的則需輸入手機號註冊會員,簡直是一環套一環”,另外也有網友吐槽“這些小程序、APP有八百個心眼子”。

餐飲作爲最基本的消費之一,覆蓋了幾乎所有的消費者,而“掃碼點餐”“小程序下單”在近年來也非常普遍。

一位服務過多家餐飲品牌的人士對界面新聞表示,對商家來說,使用掃碼點餐的意義在於節省人力成本,提升管理效率。

作爲勞動密集型行業,餐飲業需要僱傭大量的服務人員。而這一行業的“用工荒”從2013年開始就已涌現,不高的薪酬、工作的辛苦等都是餐飲行業招人難的原因。

同時,藉助掃碼點餐獲取用戶數據的背後,商家的用意在於瞭解消費者需求、行爲習慣及趨勢,並根據數據來進行精準營銷或借勢營銷,也可以更好地上新產品,並提高銷售轉化率。

北京工商大學商業經濟研究所長洪濤教授接受《澎湃新聞》採訪時也表示,“掃碼點餐”等信息化技術可以減少顧客排隊的時間,增加精準的數字定位和顧客洞察。

只是,掃碼點餐從產生再到現在走向了另一面,也不排除背後存在大數據利益鏈條。

由於開發技術門檻不高,市面上存在大量小程序開發的小型技術公司。比如,以“掃碼點餐”爲關鍵詞在淘寶上檢索,出現了不少自稱可搭建掃碼點餐小程序的商家,價格從89元至上千元不等,大多數小程序只要一天左右時間可搭建完成。

而一些小餐飲商家或許會因爲違法成本低,將收集到的個人信息提供給技術服務提供商、第三方數據機構等以獲得利益。再加之不易引發執法部門關注,使得餐飲點餐領域往往是隱私泄露的重災區。

界面新聞留意到,圍繞個人信息安全,《網絡安全法》、《電信條例》、《電信和互聯網用戶個人信息保護規定》、《APP違法違規收集使用個人信息行爲認定方法》等已經進行了制度設計和安排。

上海市消保委去年表示,商家提供掃碼點餐服務的同時,按照《個人信息保護法》的規定,收集個人信息,應當限於實現處理目的的最小範圍,不得過度收集個人信息。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也規定,經營者收集、使用消費者個人信息應當遵循合法、正當、必要的原則。消費者在掃碼點餐中,商家應按照最小和必要原則獲取消費者個人信息。

多地消協也曾發聲。

去年5月,北京市消費者協會公開勸喻相關經營者,不得強制消費者關注公衆號或使用手機APP、小程序進行自助點餐或購物、繳費;同時,經營者也不得利用公衆號或手機APP、小程序過度收集消費者個人信息。

早在2021年3月25日,中國消費者協會曾發文,明確強制掃碼點餐、強制關注公衆號或授權個人信息的行爲,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

上述餐飲行業人士表示,“掃碼點餐”等信息化技術存在的風險包括用戶信息泄漏及數字殺熟,除了行業自律,在技術層面也希望可以做出一定的限制。

只是,類似事件如今還頻繁發生,背後多少反映瞭如今餐飲行業競爭白熱化。而如果偏離餐飲的行業本質及初心,最終只會讓這些商家失去口碑和用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