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試壓力不足 恐拉低營運品質

輕軌二階凱旋、鼓山區需穿越許多大型路口,必須不斷停等紅燈,阻斷順暢度。(袁庭堯攝)

高雄輕軌二階「大南環」段通車是高雄農曆年前的大事,象徵沉寂2年的輕軌建設邁前一步。不過,營運前夕的壓力測試不只是成果驗收,更是最後補救機會,竟刻意不公告市民參與,非得等到正式上路後再來慢慢除錯。做半套的壓力測試,成效讓人質疑。

壓力測試可充分收集數據,充分了解潛在風險設備實際運作連結問題,預防極端事件帶來的衝擊。輕軌二階雖有一階經驗輔助,但面對新的交通考驗,以及新款車廂加入,仍需要充分的實測。例如乘客較多時,如何顧及乘車品質、落實維安反應制度,也都需要透過足量人潮壓力測試纔有機會看見問題。

近來肺炎疫情再升溫,「防疫」一直是官辦活動最大痛點高市從跨年晚會取消到美術館500人露營活動爭議可見一斑。或許擔心民衆太踊躍造成防疫破口,但公共運輸系統講求硬體設備完善、以及跨局處的整合,若沒有大數據實測報告,很難做出全方位精準調校

最簡單一例,連輕軌上下車不時需自主按鈕開門的特殊乘車方式,到現在仍有不少高雄市民不熟悉,若能透過免費試乘活動宣傳勢必能提升適應率以及搭乘率。

這2天,少數民衆的實測已反饋許多問題,但市府僅有1天可改善,12日就得正式上線。最無爭議的大南環段通車試乘都如此草率,後續重頭戲大順、美術館路」段考驗更加嚴峻,要市民如何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