慘流標8次 地震監測海纜800公里變200公里 預警效果曝光

第四期海纜計劃持續流廢標。圖/李昆澤辦公室提供

爲了提升南部外海地震預報能力,氣象署規劃建置800公里海纜及六座海底觀測站,目前已縮短爲200公里、三座,並將期程再度延到117年。對此,氣象署長程家平18日坦言,過去物價不斷上漲,已經發生八次流標,未來地震預警時效將提早14秒、海嘯預警30分鐘。

立法院交委會18日邀請氣象署進行業務報告。立委李昆澤質疑,海底電纜鋪設可以偵測到地震和海嘯,氣象局規劃執行四期海纜計劃,又稱媽祖計劃,第一期被漁船勾斷,後面就加強相關措施,現在第三期完成,從東部外海延伸到鵝鑾鼻、枋山中華電信上岸,第四級擴充到南部,原本預計2021到2024年建設,現在都還沒執行。

李昆澤還說,當初規劃800公里、六座海域偵測,是對臺灣西南部很重要地震跟海嘯預警系統,目前遇到疫情跟物價飆漲、數位通訊演進等影響,讓成本增加,迫於現實已經把800公里縮減爲200公里,功能大爲減縮拖,拖愈久成本愈貴。

程家平坦言,這是不得已情形,相關執行經費因爲物價不斷上漲,過去執行上有八次流標,都標不出去,經過兩次修改報行政院覈定,目前是縮減成200公里,但對未來會有期待。

對於縮短後是否有足夠應變能力?可以提供即時國家警報嗎?原本預警功效會減損?程家平說,會有一點影響,但地震預警跟偵測還是有提升,對地震預警時效是提早14秒,對海嘯預警30分鐘,與過去規劃800公里效益相比,地震預警時效上只減少10秒之內,對海嘯預警會減少多一點、約30分鐘,但可靠整體防災動員因應。

交通部次長林國顯也承諾,會評估檢討;對於未來是否有機會找更多經費擴充,也會來協助。

而據廠廠透露,200公里海纜鋪設經費恐怕要40億元以上,目前經費遠遠不足。而海纜長度不宜再縮短,不然恐怕達不到監測效果,因此希望朝向增加經費辦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