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園經濟”點燃鄉村振興內生動力

原標題:“菜園經濟”點燃鄉村振興內生動力

一場瑞雪過後的清晨,仍有積雪菜葉,在陽光的照射下閃閃發光。溝溪鄉五十都村86歲的毛貴英,把家中新鮮果皮剩菜撒在房後的菜地裡,滿心期待蔬菜長得再壯些。

這樣的房前屋後小菜地,在浙江衢州被稱爲“一米菜園”。自2019年起,爲推動深入做好農房整治的“後半篇文章”,衢州市婦聯創新性開展了“一米菜園”創建,即農戶利用自家房屋周圍的零星空地,在多方指導下,打造便於生產勞作、遊玩採摘的新時代鄉村菜園。

12月中旬,中國婦女報·中國婦女網記者來到衢州市多個村莊,近距離感受農家房前屋後的接地氣轉變,於“小乾坤”的“一米菜園”處,體味村民們收穫的一寸希望和一抹幸福。

“高顏值”菜園 “臭園”變香園

開化縣華埠鎮下溪村,位於村居間的一小方菜園裡,一壟壟冬青菜整整齊齊地排列開。冬青菜鬱鬱蔥蔥,與積雪覆蓋山頭的遠山交相輝映,構成一幅美不勝收的冬景圖。

然而就在3年前,這裡還是髒亂差的荒廢地。當初爲整治一戶多宅、有礙觀瞻附房危舊房等問題,下溪村花費了不少力氣。可是農房整治後,拆出的房前屋後閒置土地該怎麼利用?村幹部又犯了難。

“自從去年以來,我們黨建帶婦建,積極推進‘一米菜園’創建,變廢爲寶,把‘臭園’變成了香園!”下溪村黨支部書記許軍平高興地說。

下溪村充分發揮黨員、婦聯執委、巾幗服務隊志願者作用,在下轄的塔山自然村打造出5畝的“一米菜園”,並賦予了它們一個寄託美好祝願的名字——“夢想菜園”。

有了夢想,便有了爲之奮鬥的動力。下溪村打通融合村“兩委”班子、婦聯,組織村裡勞動力,清理拆改廢棄物,把石頭化作菜園子矮牆,把瓶瓶罐罐轉化爲裝飾物

如今,漫步在下溪村,一個個富有濃厚鄉土氣息的菜園子,成爲奪人眼球的風景。

正如“夢想菜園”的名字那般,下溪村正懷着夢想,藉着“一米菜園”的東風,期待來年村莊人氣旺盛、鄉村旅遊火熱的好日子。

“高產值”一寸希望 廢地變“聚寶盆

如果說“一米菜園”讓村莊迅速飛躍成“美園子”只是表象,那麼“一米菜園”給村民帶來的“真金白銀”,則是帶給農村留守人家的一寸希望。

“我們的‘一米菜園’實現了銷售市場化運營模式。”溝溪鄉黨委書記陳建鋒說。

從自給自足到市場化運營,僅僅是因爲陳建鋒聽到了村民一句話——“家門口種的菜吃不完,扔掉怪可惜的。”這句話點醒了陳建鋒,“村民種出來的蔬菜綠色原生態,口感好,爲什麼不賣出去呢?”於是,溝溪鄉餘東村探索建立了“集體+農場+農戶”的協議合作模式,開拓了農菜進商入超、雲端網售村播帶貨等多渠道銷售。這樣一來,農戶坐在家門口,守在自家小院就能把錢賺。

距離餘東村50公里外的龍遊縣詹家鎮浦山村也不甘落後。村莊內色彩濃烈、帶有民族風情牆體畫,讓人仿若置身“油畫世界”。

浦山村通過農戶資源入股、村集體資金入股、公司專業運維方式,吸引了一家旅遊公司投資5000萬元建設了“鳳凰部落”親子研學基地。而“一米菜園”就是村民資源入駐的資本,他們把“一米菜園”開發成“農耕體驗”系列產品,供遊客體驗農事農活,感受農耕文化。去年,戶均增收超3萬元。

村民家門口就業鼓了腰包,村集體也找到了增收新途徑。下溪村通過認購模式、團餐模式以及蔬菜進超市等經營模式,將“一米菜園”的商業價值最大化。

“一米菜園”給鄉村帶來的一寸寸希望似火種,點燃了鄉村振興的內生動力。

“高價值”一抹幸福 菜園變紐帶

“種一畦菜盼兒孫還。”在江山市雙塔街道陸壟村,90多歲老奶奶家“一米菜園”內的一句話標語,觸動着人們的心絃

打一通電話,告訴在外打拼的孩孫,家中菜園的菜已成熟,便是長輩思念晚輩最含蓄的表達。臨行前,塞滿了整整一後備廂的新鮮蔬菜,便是長輩們給予的最樸實的愛。“一米菜園”成了親人們之間傳輸情感的紐帶。

“一米菜園”紐帶作用的體現並不侷限於此。在五十都村,程小仙身穿紅馬甲,手拿鉗子,每天到多個菜園裡“巡邏”撿拾垃圾。身爲巾幗志願者服務隊一員的她,和姐妹們一起開展巾幗護園鄰里互助、垃圾分類等活動,發揮婦女在美麗鄉村建設中的“半邊天”作用。

此外,五十都村還有個“一米菜園”田間議事廳,這裡常態化開展婦女、村民議事活動。她們分享種植經驗、收集村情民意。村婦聯執委和巾幗志願者還帶頭認領種植愛心菜園,將收穫的新鮮蔬菜無償提供給居家養老照料服務中心和留守老人,傳遞溫暖關愛。

“有禮菜園”“鄰里菜園”“和睦菜園”……以“和諧文明”爲內涵核心的“一米菜園”正在“發酵”無形價值,讓鄰里關係更融洽,鄉風更加文明。(記者 姚改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