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元旦談話的求穩訊號

(圖/本報系資料照)

2022年元旦,蔡總統發表新年談話,除了將「穩健執政」列爲政府今年最重要的目標,提出「持續走向世界、維持經濟發展動能、鞏固社會安全體系、堅守國家主權」等四大主軸外,特別針對兩岸關係部分重申「遇到壓力不屈服,得到支持不冒進」的立場,同時提醒北京當局不要誤判情勢,更要防止其內部「軍事冒進主義」的擴張,並指出「軍事絕對不是解決兩岸分歧的選項」。

誠然,如何避免兩岸關係走回軍事對抗,避免因各種內外變數的影響、刺激或在推進過程中,因對彼此行動、意圖與能力的誤判,乃至充滿黨派立場的政治成見,及因各方摩擦對抗過程導致緊張情勢的不斷升高,最終無以避免地走上戰爭之路,不僅國際社會高度關注,更關乎兩岸人民的安危與福祉。

畢竟,戰爭除了引來無情殺戮與毀滅外,並不會爲人民帶來美好幸福的生活;而現代的高科技戰爭更是由鉅額金錢所堆砌、消耗而成。至於能否展現戰略定力與耐心,把握好今後一段時期的戰略機遇期,也關乎當前北京所擘畫追求之民族復興的歷史進程,是否將會遭遇一場突然降臨的臺海戰爭所吞沒。

儘管北京當局不放棄對臺動武,始終保留此一選項的可能性(而非必然性)乃其長期以來對臺政策的基本立場,然而中共領導人習近平自上任以來所提出的新時代對臺工作重要思想中,亦始終堅持以推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融合發展作爲首要施政目標與優先選項,更提出「兩岸一家親」與「心靈契合」等對臺工作的創新思路與高標要求,被外界視爲歷任中共領導人中最爲了解臺灣民心的「知臺派」。

奈何,眼前的兩岸現實卻是緊張與對抗不斷升高,不僅從兩岸之間延伸到國際場域,更從政府部門逐步擴及到民間層面。每當大陸網民武統論調高漲之際,臺灣社會對於對岸的敵意、疏離與不信任感亦隨之加深。這對強調牢牢掌握兩岸關係發展的主導權與主動權的北京當局而言,究竟代表何種意涵,令人費解;而在其政策目標、手段工具與實踐結果三者之間所不時出現的各種矛盾或落差,亦同樣令人沉思。

尤其,隨着近年解放軍現代化進程不斷推進與軍事投射能力不斷提升,反映在臺海區域的具體特徵,便是其海空機艦繞臺已逐步朝常態化、實戰化與系統化發展。若以解放軍戰機活動爲例,不僅出動架次與頻率逐年增加,機種也涵蓋制空、制海、對地及制電磁等任務,還包括運油-20等多款作戰支援飛機,乃至日前偵獲隸屬空中突擊旅,負責執行超低空、遠距立體打擊與登陸作戰的武直-10與米-17等,以上尚未論及更具威脅的火箭軍及太空作戰等層面。

面對北京關閉兩岸官方接觸對話渠道,及近年來在政治、外交、軍事與經貿等各領域所施加的壓力與挑戰,臺灣方面除非坐以待斃或束手就擒,否則,經由各種努力以爭取友我國家的支援,乃至積極提升自我防衛的能力,實屬必然、合理且正當的反應作爲,正如中國歷史上的合縱連橫之策。而近年某些人士動輒訴之爲「以武謀獨」或「挾洋自重」等指控,多少已流於政治謾罵或情緒宣泄,而非或無能從更長遠的兩岸關係着眼,將心智用於思考如何主動化解當前兩岸僵局並謀求長遠和合之道,未免令人遺憾。

相對於日前出現倡議臺灣自毀半導體產業,以嚇阻解放軍攻臺的天才奇論,蔡總統在新年談話中還特別向對岸提出「各自努力照顧好人民的生活,安定社會民心,兩岸纔會有空間和氛圍,以和平的方式,共同面對問題、共同尋求解方。」北京若能深解其中善意,徹底揚棄僵化與對抗的舊思維,新時代的臺海局勢未必不能展現一番新面貌。

(作者爲兩岸政策協會秘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