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徐坤賣迷

作者 | 徐觀

又一位頂流小生陷入輿論漩渦。

近日,當紅藝人蔡徐坤的新專輯《迷》引發爭議。歌迷花了錢,買了專輯,專輯也上線了幾個月,但是卻還有一半新歌聽不到。

面對質疑,蔡徐坤工作室在8月30日緊急上線5首歌,並於31日下午發佈《致歉信》。

對於這種“迷”操作,消費者確實很迷。

專輯《迷》共11首歌曲,號稱音樂創作人蔡徐坤的全新個人創作,全程親自制作,參與到了音樂創作、歌詞、編曲到作品成形的全過程。

這是一張刷新記錄的數字專輯。該專輯於今年4月13日上線,僅用1小時56分25秒就賣出了超過192.3萬張銷量,創造了發行音樂平臺“殿堂史詩唱片”認證紀錄。上線後,蔡徐坤也成爲該音樂平臺有史以來專輯預約人次最快突破150萬、300萬大關的歌手,可見其人氣火爆。

(專輯《迷》開售1小時56分25秒的銷量數據)

截至31日10時,這一銷量已突破324萬張。該專輯的單張售價爲26元,總銷售額超過8424萬。

銷售成績亮眼,但新專輯的發行方式卻讓人迷惑。

在專輯發行數月後,有網友發現原本應有11首歌的專輯竟然只上線了5首,剩下6首歌一直未上架,甚至有的歌曲連名字都沒有。

(專輯中六首歌曲顯示“無音源”,其中五首沒有名字)

這種方式被網友認爲是“貸款發歌”,意思是一張新專輯內的歌曲並未全部完成製作,但是卻先讓粉絲以全款的方式購買整張專輯,隨後才陸續公佈專輯內的新歌。

面對質疑,蔡徐坤工作室在8月30日上午宣佈,已將全部歌單同步解鎖。值得一提的是,緊急上架了5首新歌,目前仍有1首歌尚未上線。最新專輯簡介解釋稱:“剩餘1首歌曲將在合適時間與大家見面,敬請期待。”

緊急上架,加上還欠缺一首,更讓人懷疑是否爲連夜湊齊。對此,工作室人員迴應媒體稱:“歌曲可以一次上5首,肯定不是現寫的,之前是有正常的宣傳節奏的。”

(蔡徐坤工作室在8月31日下午發佈致歉信)

在粉絲的維護聲中,他們普遍認可宣傳節奏的說法,認爲蔡徐坤方並非“貸款發歌”。一位粉絲稱,《迷》在正式發售前就已明確聲明首輪並非全部釋出,“新專輯名叫《迷》,是一個很快樂的解謎過程,不斷釋出是爲了神秘感,我們歌迷享受這一個過程。一下子全放出了,感覺破壞了整個計劃。”

出於對偶像的熱愛,許多粉絲對於這種先發專輯後解鎖歌曲的發行模式持包容態度。在一個樂迷小組關於“能接受花完錢多久聽到全部歌曲”的調查中,有37%的人接受一個月內聽到,有13%的人接受三個月。

但也有32%的人希望買了就能立刻聽到,可見並非所有消費者都能接受分批解鎖模式。而一直以來,這種發行做法也都因有“賒歌”、“貸款發歌”、“撈金”之嫌而被詬病。

豆瓣小組上關於專輯超前消費的投票結果

有網友調侃道,這就像畫餅賣專輯,沒有做出來的專輯也能拿出來先賣了。

02

分批解鎖漸成行業常態

蔡徐坤並非首位採用數字專輯發行分批解鎖的歌手。

周筆暢號稱第一位發佈數字專輯的內地女歌手,她在發佈新專輯時也採用了種種與傳統區別的發行方式。2015年,周筆暢的數字專輯《翻白眼》中的歌曲就分爲三季面世。2017年,她的數字專輯《Not Typical》又以每月推出一首新歌的方式發佈,整張專輯發佈週期覆蓋全年。

周筆暢曾談到,這種發行方式是比較新鮮的嘗試,“一般人不太會一次性聽完一整張專輯,只聽單曲,我就以這樣一個月推一首歌的形式,讓大家聽到我的音樂,對我、對大家都減少了壓力,等到單曲都發完了,會知道大家更喜歡哪首,排名高低更加一目瞭然。”

但並非每次用全新概念來包裝的專輯發行都能得到消費者的認可。

(毛不易的專輯《幼鳥指南》在發佈前,提前開始預約)

歌手毛不易也曾遭遇質疑。他的第三張個人新專輯《幼鳥指南》於今年5月底發佈,專輯售價20元。但在上線之初僅有一首主打歌發佈,剩餘10首歌要在之後的一個月內分批解鎖。

此舉也令一些普通購買者不滿。面對消費者關於“沒有音源”的疑惑,毛不易在平臺的評論區出面解釋了專輯發行進度,迴應稱“20元是包含了整張專輯,之後的歌曲上線都不需要重複購買”。

在毛不易的解釋中,有兩點跟企劃、製作相關的因素或許是當下歌手紛紛採用分批解鎖的原因,一是希望充分傳遞歌曲的信息,意即讓所有歌曲得到最大程度的傳播;二是“很多歌曲需要更多的時間來打磨”。

(毛不易在專輯頁面對“沒有音源”的疑問做出迴應)

數字音樂專輯的製作、發行、消費主要依託互聯網完成,與傳統密集發歌、打榜的宣傳方式不同,互聯網平臺爲新專輯的拆解發布提供了可能。越來越多的歌手嘗試發行數字專輯,在偶像圈分批解鎖也逐漸成爲普遍的發行模式。

但花式發行背後反映的問題,卻是音樂行業製造爆款歌曲壓力越來越大的困境。出售方爲了維持新歌與歌手自身的熱度,變着法地拉長宣傳週期,目的是讓每一首歌曲都有不錯的數據表現。

一位音樂行業業內人士認爲,這更像一種宣傳營銷手段,“現在感覺越有流量的藝人越喜歡搞些比較複雜的東西,確實沒那麼純粹了。”

上海財經大學電子商務研究所執行所長崔麗麗對南風窗表示,對於歌手和音樂公司來說,採用分批解鎖的發行模式可以提前回籠資金,將資金用於前期的創作開發等,同時對歌手和銷售方而言,也是一種實力和市場認可度的證明。

(截至目前,蔡徐坤專輯《迷》的銷量已達3248755張,實時數據仍在不斷刷新)

崔麗麗認爲,公衆出於對歌手或者創作者IP的認可而選擇購買專輯,出售方對未來或有的一個作品產出進行銷售,至於後續產生的作品是否符合消費者預期則是另外一回事。

“對消費者來說,當中存在最大的問題就是不確定性,首先是作品產出的時間不確定,第二是該產出是否符合消費者的預期以及讓消費者覺得‘貨能對版’、物有所值不確定。”崔麗麗說。

她分析,文藝作品的預售和相對標準化產品的預售存在着一定差別。文藝作品很難用較清晰的維度去量化預售產品的特性,一般只能是由歌手或者公司本身的IP、品牌價值來承託這種價值。

“但從交易角度來講,雙方的買賣交易構成了合同,那麼應該有一個約定期限和大致的交付標準。從可持續發展角度來講,歌手不會砸自己的牌子,但文藝創作與一般的商品生產不同,不是有個模子就能出來。所以其中還是會有不確定性和風險。每個人觀點不一樣,欣賞角度不一樣,因此容易產生爭議。”

除了商業模式上的爭議,這種專輯預售行爲同樣在法律上有需要釐清的地方。

有律師向媒體表示,判斷預售行爲是否合法,要看出售方是否在出售頁面明確告知或提示消費者,該產品將“先收費、後期交付”,且類似條款需要在頁面上予以重點提示,“如果沒有這些相關表述,則出售方沒有盡到足夠的說明義務,侵犯了消費者的知情權。”

北京市煒衡律師事務所汪高峰律師認爲,類似沒有明確告知消費者預售重要信息的行爲屬於對知情權的部分侵犯,“宣傳介紹了一些內容,但是說得比較模糊,屬於部分侵犯。”

所謂消費者的知情權,是指消費者享有知悉其購買、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務的真實情況的權利。

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規定,“消費者有權根據商品或者服務的不同情況,要求經營者提供商品的價格、產地、生產者、用途、性能、規格、等級、主要成份、生產日期、有效期限、檢驗合格證明、使用方法說明書、售後服務,或者服務的內容、規格、費用等有關情況。”相對應的是經營者的告知義務。

汪高峰律師認爲,消費者擁有最基本的知情權,就像買東西要知道產品的價格構成,對方需要明確告知,讓消費者知道買的東西是什麼。以買賣專輯的消費行爲爲例,出售方應當明確核心條款,比如幾首歌、價款的組成部分以及儘可能明確具體上線日期。

(目前這種歌曲超前消費的形式在市面上較爲常見,而很多專輯的核心條款標示也不夠明顯【圖源:極目新聞】)

“如果事先宣傳的與實際不一致,涉嫌虛假宣傳,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可以責令改正,消費者可以要求退款。”汪高峰向南風窗表示,“誠實信用、合理信賴是民法典的原則。歌手發專輯應當恪守誠信,尊重消費者和市場,否則不僅傷害了消費者,更會使歌手的名譽事業受損。”

一位歌迷對於這種音樂發行現象也有些失落。作爲某位歌手的路人粉,他覺得這種專輯發行對於歌手的成長而言並不是什麼好事。

(網友對此次事件的吐槽)

他認爲,發專輯之前發先行曲還不是主要問題,最令人反感的是涉嫌混淆視聽地虛假宣傳發行日期,主打、全專上線日期等模糊不清。在大衆最容易接觸到的宣傳渠道沒有寫清楚,在消費者購買後詢問纔來解釋,事後補充、修改專輯簡介,“這種有意耍小聰明、侵犯消費者知情權的行爲,建議嚴厲禁止”。

隨着中央網信辦發佈《關於進一步加強“飯圈”亂象治理的通知》,提出取消明星藝人榜單、嚴管明星經紀公司等十項具體措施,多平臺正紛紛出臺如限制重複購買專輯、下線明星榜單等相關整改措施。

流量明星“翻篇”了,過去的流量們,不要再只盯着粉絲們的口袋,今後要做到的,是誠信地拿出真誠的作品。

編輯 | 蘇米

排版 | 文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