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詩萍》他始終是多才多藝,心懷正義感的知識份子

蔡詩萍》他始終是多才多藝,心懷正義感的知識份子

【愛傳媒蔡詩萍專欄】2023臺北國際書展,終於在後疫情,陽光燦爛,溫度適中的條件下,熱鬧展開了。

這幾年,我自己新書出版社都沒有進書展擺攤,所以我很輕鬆的可以閒逛,翻書,買書,或參加邀約的演講,對談。

對比下,可以很明顯感受到,疫情對出版業界的壓力,衝擊。

這次書展,去年12月間便答應允晨文化的志峰,要爲他們出版的《陳耀昌短篇小說集》站臺,與我的老友陳耀昌醫生/作家/法醫,甚至曾經是某政黨的主席(看看多會跨界,多會斜槓的人生啊!)同臺對談。

但因爲年底後,我自己職場轉換,原本出版社擔心我無法履約,但我怎能不出席呢?!廖志峰發行人是老朋友,陳耀昌醫生是老朋友,我怎能不出席呢?

最後,我用了春節假期讀完這本書,再用我個人的兩小時事假,在熟悉的國際書展講臺上,與耀昌、志峰相見歡了。

相較於長篇鉅著,短篇小說像匕首,必須短小犀利,在有限篇幅內,把作者的意圖,敘述能力,小說技巧,整合出來。

熟悉陳耀昌醫生長篇鉅作的朋友,可能會不太習慣這本短篇小說集,然而,換個心情看,會發現陳耀昌「以小說發抒己志之憂懷」的企圖心,十分強烈。

在長期鑽營臺灣歷史資料的過程中,陳醫師一定也注意到,歷史書寫的「權力典範」問題,也就是,始終有主流,但卻嚴重忽略邊陲地帶的事件與角色。

邊陲並不意味不重要,而是,在論述主流化的編寫,改造中,被遺漏了(不管是刻意還是無意),可是,還原歷史的當下,很可能卻是一則又一則可歌可泣的人與事。

怎麼辦纔好?陳醫生在這短篇小說集裡,一方面透過地方文史資料的爬梳,地方風土民情與信仰的涉獵,注意到純樸人民透過民間信仰爲歷史人物塑像的傳統,另方面,則發現了以小說重寫歷史的意義與樂趣。

於是我們看到了他在這幾篇小說中,既出入牡丹社事件,也回顧已未戰爭前後複雜的大清派駐臺灣的官吏兵丁與這塊土地的糾結,更進而思索美麗島事件之受刑人與監視者的微妙情誼。

老實講,這本小說集的文學性並不完整,因爲它畢竟含括了陳醫生大學時代的少作,以及,想用小說來寫史的摸索過程的實踐紀錄,但可以看出來,陳醫生的短篇小說之功力,是在累進中,是在熟練中的。

我很高興我能一如預期讀完這本書,並參加了新書對談,這是一個讀者的喜悅,也是一份老友對好友的祝福。

推薦《陳耀昌短篇小說集》。這是一段新里程碑,見證了陳耀昌醫生的斜槓人生裡,他始終是一位多才多藝,心懷正義感的知識份子。

作者爲知名作家、臺北市文化局長

照片來源:作者提供。

●經授權刊載,原文分享於作者臉書。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