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隔一年,她又出爆款

前兩年,林心如兼任主演和製片人的網飛臺劇《華燈初上》,讓不少人驚豔了一把。

去年剛結束的第三季,口碑仍然屹立不倒。

最近她再次以製片身份推出了一部新劇,不走懸疑犯罪路線,沒有R級大尺度噱頭,卻依然在開播之後立刻收穫了刷屏的五星好評——《有生之年》。

這部劇陣容不俗,導演是執導過《摩天大樓》、《愛很美味》的許肇任,編劇是《華燈初上》編劇之一杜政哲;

演員方面集齊了吳慷仁、鄭元暢、楊貴媚、張榕容等實力派。

要說故事設定,乍看有點像男版《俗女養成記》。

吳慷仁飾演的男主高嘉嶽,離家在外多年,一天傍晚,他突然醉醺醺地回到家裡。

那天是父親生日前一晚,家裡人不知他是記錯了日子,還是喝醉後下意識地走回了家。

不省人事的他沒說幾句話,就一頭倒在了飯桌上。

大家沒辦法,只好把他擡到客廳沙發上先湊合一晚。

半夜裡,高嘉嶽迷迷糊糊醒來,發現父親正守着自己。

父親問他爲什麼突然回家,他笑笑說因爲想家了,所以回來看看。

他並沒有說謊,只不過這句“想回來看看”,其實是他輕生前的最後一個願望。

高嘉嶽今年41歲,離家多年,一事無成。

不久之前,他苦心經營的餐館倒閉,欠了一堆債,不得不把店鋪轉讓出去。

和他一塊打拼的女友,告訴他自己懷了別人的孩子,那個突然冒出來的“第三者”,還正好是接手他店鋪的“金主”。

事業和情感上的雙重打擊就像晴天霹靂。

但高嘉嶽得知一切後,甚至沒什麼生氣的底氣。

他和女友推心置腹地談了一場,隨後不得不承認,不管餐館倒閉還是情感破裂,都是他咎由自取。這些問題並不是一天內出現的,而是日積月累,只是之前他沒有去面對。

最後,女友留下一句“勸你重新投胎吧”就走了。

高嘉嶽對自己失望,也覺得找不到繼續生活下去的意義,便開始嘗試自殺。

但天意弄人,每一次他都因爲巧合活了下來。

生死之際,他想到了自己的家人,便打算回家一趟,最後再看看他們。

然而這個醉醺醺的出場,似乎並不受歡迎。

家裡人對他本身也有些怨言。

作爲長子,他常年在外,家中老人是二弟高嘉揚、三弟高嘉凱在照顧。

嘉凱平常在自家經營的早餐店幫忙,一直也留意着嘉嶽開的餐館。

他最先發現嘉嶽突然回家是因爲餐館倒閉了,於是在家人面前戳穿這個事實,一度讓氣氛尷尬到極點。

嘉揚從小品學兼優,如今工作穩定,是三兄弟裡最早成家的一個,兒子已經在讀高中。

他看到嘉嶽年過四十還這麼不靠譜,直言不諱地問他“你不覺得你的人生很失敗嗎?”,勸他別賴在家裡啃老。

就連父親也很是爲難。

父母兩人原本已經分房,父親平常睡在他的房間。現在他突然回家,牀位就少了一個,只能一人睡客廳……

不過,家人們都是刀子嘴、豆腐心。

嘉揚表面上對他冷嘲熱諷、嫌他礙事,但看他決心要在家裡小住,轉頭就給他買了個新牀鋪。

高嘉嶽躺在牀上,聽着一家人在屋裡來回穿梭,嘮嘮叨叨的吐槽和拌嘴聲不絕於耳,感到了久違的溫暖和安心。

不過他很快也發現,家人們其實各有各的煩惱。

比如父母,他們之所以分房,是因爲父親之前出車禍,去醫院治療時喜歡上了一個女護士。

父親一把年紀,也沒什麼非分之想,只不過一有空就愛往醫院跑,家人問起來就說自己腰痛。

這樣的“精神出軌”都被母親看在眼裡,久而久之,兩人關係越來越僵。

子女們雖然知情,但也做不了什麼。

在他們看來,父母都是要面子的人,這個年紀再談離婚什麼的也不現實,所以吵吵鬧鬧也好、相互冷戰也好,湊在一起還是能過一天是一天。

但高嘉嶽不這麼想。

他看着父母每天“相看兩相厭”,覺得這樣生活就是折磨自己又折磨別人,於是轉頭給母親報名了她一直想去的旅行團,父親想搬出去住,他也不攔着。

結果,母親外出遊玩三天,忽然發現,原來自己不是一定要被綁在家裡,有些事就算自己不做,也會有人做,沒必要事事操心;

父親耳邊獲得了清淨,但不知怎麼,沒過幾天他又默不吭聲地回了家。

老人有老人們的難題,年輕人也有年輕人的煩惱。

三弟嘉凱對自己的人生很迷茫,二弟嘉揚因爲是養子,對兩名老人一直自覺揹負着更多贍養義務,這讓上有老下有小的他非常疲憊,每天都繃緊精神強撐。

至於更年輕的一代,也到了青春期。

因爲一通誤接的電話,高嘉嶽發現侄子高丞右三天兩頭被教導主任請家長。

他替嘉揚去了趟學校,這才得知丞右的好友因爲色盲被霸凌,後來跳樓自殺,丞右和樂隊的朋友們想唱好友寫的歌,用直播的方式紀念他,可學校不想把這件事繼續鬧大。

嘉嶽聽完後,給他支了個招兒,還幫他佔領廣播室,讓全校學生都聽到了他們的歌聲。

因爲這件事,丞右和他的關係近了不少,隨後又和他分享了自己網戀的煩惱……

總之,一天天相處下來,高嘉嶽意識到即使是看起來普普通通的大家、混得不錯的大家,也都在生活裡掙扎。

他本是爲了完成“最後的心願”回家,但在忙於給家人們解決麻煩的過程中,卻漸漸放下了輕生的念頭,家庭提供的這種人與人之間的緊密聯繫,既是困局,也是港灣。

從這個角度看,比起男版《俗女養成記》,這部劇更像是本土版《一個叫高嘉嶽的男人決定去死》,雖有個唬人的開頭,但剝開來卻是淡淡的寫實的日常。

很多給出好評的觀衆,都在說這部劇看起來沒什麼大開大合的劇情,也沒有捆綁什麼熱門議題,但會讓人忍不住一集接一集看下去。

在我看來,這很大程度在於劇集從情節、人物、臺詞到場景,都非常的接地氣。

高家人住的老房子,看上去有陳舊的氣息,就像是被這幾口人已經住過了十幾年,父母操心的嘮叨、子女的抱怨,都像是時常回響在我們耳邊的話語。

高嘉嶽經歷這一切,悟出的道理也不是什麼能上熱搜的金句,而是一句實實在在的感嘆:“有生之年,能長這麼大,算不錯了。”

誰的生活不是一地雞毛,但能拍好生活的瑣碎、煩躁、無力和溫情,其實並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