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是穿搭!服飾也是文化載體:Story Wear從永續出發 高舉反戰旗幟

每一件商品均使用不同牛仔褲製作而成,於是放上衣服身分證,附上裁縫師簽名與製作時數。圖/Story Wear提供

攤開服裝發展歷史,不只是裝飾、保暖功用,更反映的當下的美學觀點與社會變遷,並有着文化載體的特色。臺灣時尚品牌Story Wear便以永續理念出發,重新探討「人權」是什麼?是否是法國大革民中所說的「愛」、「平等」、「自由」,那麼在戰爭後、在製衣工廠背後,是都給予人們最基本的權益了?放大每件衣服背後的故事與回憶。

Story Wear從1970年代出發,並邀請骨董服飾店家70s Vintage合作,共同打造聯名設計商品。但爲什麼是1970年代?除了是呼應攜手合作對象的命名之外,Story Wear提到那個代的各種服飾風格同時並存,並且誕生的背後還有相應的歷史事件而產生。與此同時,美國青年普遍對政治非常不滿,一是對越戰的反動、二是尼克森總統水門案的影響、以及國內警察暴力事件不斷,反文化運動如火如荼,滿腔情緒的青年們對於自由和平、公民權、女權、同性戀權益高聲支持。

臺灣時尚品牌Story Wear以永續理念出發,透過聯名合作,放大每件衣服背後的故事與回憶。圖/Story Wear提供

1968年更來到反戰的最高峰,傳奇樂團「披頭四」的約翰藍儂受 BBC 委託創作《 All You Need Is Love 》,傳遞人們認識自身的潛力,以「愛與和平」爲口號共同爲這個世界奮鬥。同年他遇到他的第二任妻子小野洋子(Yoko Ono),並且共同創作出無數經典,包括1969年結婚蜜月時發起名爲《在牀上祈求和平》的行爲藝術,兩人裸坐在阿姆斯特丹的飯店內,背後高掛着和平標語,「Make Love, No War」成爲當時強而有力的反戰口號。所以包括了嬉皮(Hippies)、Mods、到後來的中性風華麗搖滾(Glam Rock)、龐克…...等,都構成70年代百花齊放的豐富文化浪潮。

有鑑於此,Story Wear設計團隊便以70s Vintage店鋪中熱銷的經典German Flecktarn Camo Parka德軍公發迷彩Parka作爲整體輪廓,透過丹寧拼接的手法重新詮釋,表徵不斷思考、非單一化的力量。另外,以軍裝爲本體,着以反戰的設計思維,便是向70年代的嬉皮運動精神致敬,內有Story Wear爲此次聯名商品打造的限定經典裁縫師布標。就如同品牌創辦人所說「服飾將不再只是一件衣服,而是一個承載故事的載體」。

臺灣時尚品牌Story Wear聯名商品,從1970年代出發,並邀請骨董服飾店家70s Vintage合作。圖/Story Wear提供

Story Wear邀請心靈雞湯的Super Nakin爲烏克蘭勸募而唱,銷售的黑膠唱片收入,也全數捐出。圖/Story Wear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