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東亞與歐美 護國神山城也要與這國家深化交流

印度臺北協會會長戴國瀾(右二)近日拜訪新竹市長高虹安(左三),雙方都希望臺印間能夠持續交流合作。(新竹市政府提供/陳育賢新竹傳真)

印度臺北協會會長戴國瀾(Gourangalal Das)近日會同副會長甘泉及楊丹傑拜會新竹市政府,高虹安市長表示,臺印自1995年互設代表處以來,簽訂經貿相關協定及合作備忘錄已經超過10項,雙邊貿易金額在去年也創下新高,期盼未來不論在產業、教育面向,持續深化臺印交流機會。

高虹安說,印度是臺灣重要貿易伙伴,自1990年代起開展經貿關係,雙邊貿易從2001年的11億9000萬美元,成長到2021年的77億美元,成長率高達547%。

她指出,近年來印度也成爲臺商海外投資的熱門選擇,如聯發科在印度就有3座據點,分別位在卡納塔克邦、新孟買、北方邦諾伊達。雖然目前竹科還沒有印度公司設廠,但新竹市有新竹科學園區及香山工業區,是半導體產業重鎮、全臺最重要的科技城,擁有完善良好的投資環境,歡迎印度公司前來設廠。

此外,市府也與中央國科會合作籌設竹科X軟體園區,而科管局也正陸續興建3棟研發大樓,首棟大樓預計2024年完工,引進產業內容主要爲AI、IoT、研發設計、資訊軟體及服務、5G行動通訊、大數據等,相信將創造更優良的投資環境,吸引印度企業來臺發展。

高虹安也分析,印度擁有許多優秀的理工人才,而新竹市則擁有清大、陽明交大,皆爲臺灣頂尖的理工大學。據統計,2021年有超過2300位印度學生在臺就讀大專院校,其中新竹市就有503位、佔比22%,多是來攻讀博士班,可見臺灣對理工人才的培育重視,吸引許多國際學生前來就讀。

此外,新竹市與印度擁有許多雷同之處,同是古城又有高科技,居住在新竹市的印度人口全臺第2多,全市逾800人,僅次於臺北市,市府對於外籍居民持續提供良好照顧,讓所有居住在新竹市的民衆都能在此安居樂業。

戴國瀾則表示,雖然印度企業還未在竹市落腳,但新竹市對印度人來說並不陌生,瞭解新竹市是臺灣半導體產業聚落,印度也是竹科園區企業的長期客戶,而他自己也曾多次來訪新竹,但這是他首次與新上任的市長高虹安見面。

他說,高虹安是新竹市首位女性市長,相信對於新竹市未來發展上會帶來很多新的想法,未來不論在產業、教育上,都希望臺印間能夠持續交流合作。

戴國瀾說,據他所知,竹科園區外籍人口最多的就是印度人,他們對新竹市的教育、環境感到滿意,感謝市府的努力,讓生活在新竹市的印度人享受到最好的生活品質。此外,清華大學最多的外籍生也是印度生,清大也在印度設立教育中心,在印度相當受歡迎,在提升當地中文能力上扮演着重要角色。

他同時具體提出,未來新竹市若有大型文化節慶,希望雙方能夠合作推廣,也可透過舉辦研討會、座談會,介紹彼此企業和目前城市發展狀況,隨着全球經濟演變,希望能夠加深臺印產業鏈關係,也期望未來與新竹市政府有更多的交流機會。

市府民政處指出,印度已經超過中國成爲世界最多人口國家,擁有龐大的內需市場及優秀的人才,而臺灣具有最先進的製造能力,雙方是最佳合作伙伴,期望未來臺印能持續深化經貿合作,共創互惠雙贏,深化彼此友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