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不能用排比,但要講點兒邏輯,說點兒乾貨

本公衆號爲一線語文教師個人原創公衆號,所有文章均爲個人獨立撰寫,歡迎點擊上方的“水寒說語文”關注。

2024年第六十期(總第830期)

本文的寫作背景可以參見前些天寫的文章《》,今天的文章是系列之五。

很多學生寫作文時,特別愛用排比句,因爲“據說”排比可以增強語言氣勢。早些年,各種培訓機構的老師願意教這個,最近這幾年,有些校內老師,也開始講究起這一套了。

然而,大多數時候,看這些所謂的排比句,不過是華麗辭藻的堆砌而已,不過是一些“假大空”的口號而已,並沒有什麼特別紮實的內容,甚至稍微一琢磨,就會發現這些排比本身在邏輯上也存在諸多問題。下面就從宣傳海報中摘錄兩則語料做一點兒分析。

【語料七】(因爲考慮到這是一個系列的文章,所以語料排序從第一篇文章算起)

這則語料運用了排比句式,然而細琢磨一下,“在教室裡”和“在體育場上(稍微對得整齊一點兒應該說“在操場上”)”可以構成並列關係,但把“在實踐中”和“在生活中”並列起來,就有一點兒彆扭了。“在實踐中”難道不包含“在生活中”嗎?或者“在生活中”難道就沒有實踐嗎?這兩者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關係,不適合並列在一起。另外,“在教室裡”和“在實踐中”,前者是具體的地點,後者是抽象的表達,就更構不成並列關係了。

進一步來看,如果我們把“我們積極參與,共同經歷着美好的點滴”或者“我們團結友愛,一起書寫着未來的篇章”這樣的表達,放在“在教室裡”“在體育場上”後面行不行呢?似乎也沒有什麼太大問題。這就在一定程度上說明,該表達只是堆砌辭藻而已,並沒有多少真情實感。

但寫出這樣的語句,不能完全怪學生,因爲這樣的表達在今天的各種文章中非常常見,甚至到了讓人熟視無睹的程度,以2012年北京市中考語文題的命題語料爲例。

“讀艾青的詩歌,我堅定了不斷前行的信念;讀史鐵生的散文,我鼓起了直麪人生的勇氣;讀托爾斯泰的小說,我充滿了對精神家園的憧憬……”這三個句子構成並列關係的排比句,如果把後面的描述性內容隨意調換,用來描述另外一個作家,都看不出來有什麼不合適來。換個角度來說,就是這個排比句看似精緻典雅,實則空洞無物。

【語料八】

這則語料,與上一則語料類似,都存在邏輯關係不清的問題。“學業上”和“情感上”,這兩個通常無法構成並列關係。將“學業上”和“生活中”並列在一起,還比較靠譜一些。另外,看不清楚這則語料的最一句與其前面的兩句之間存在怎樣的邏輯關係。無論是在學業上,還是在生活中,都會有面對挑戰的時候,前面學業上已經說“共同努力,攻克難關”了,後面再說“面對挑戰”,“不屈不撓”、“堅持不懈”之類,屬於語義重複,原本就混亂不清的邏輯關係就更混亂了。

這樣的表達,有一點兒類似於“天空是藍的,大海是鹹的,蘋果是紅色的,而今天是個星期三”。語句前後邏輯斷裂,無法構成嚴密的邏輯關係。

還有一種情況,學生習作的排比句,雖然沒有這種邏輯混亂的問題,但是大概率存在過度堆砌華麗辭藻的頑疾。語言表達上過於追求形式上的整齊劃一,而忽略了內容的豐富性和思想的深度。

像下面這樣的:

這些排比句雖然使用了豐富的修辭手法,但往往因爲過度堆砌辭藻而顯得矯揉造作,缺乏真摯的情感和深刻的感悟。文章沒有真氣,自然就不堪卒讀。

當然,不是說在文章中不能使用排比句,而是排比的使用要恰到好處,要真正做到形式爲內容服務才行,而不是爲了形式而形式,甚至爲了形式損害內容。

我們不妨看看古代經典在排比句這方面是如何操作的。

《論語》開篇第一章,通過三個排比句,分別表達了學習、交友和待人接物的三種態度,展現了孔子的樂觀、熱情和君子風範。

這句話以人生階段爲序,通過三個排比句,提出了君子在不同年齡階段應該警惕和戒除的三種不良習氣,強調了君子的自我修養和道德規範。

孟子列舉了大丈夫在面臨富貴、貧賤、威武三種不同境遇時應有的表現。三個“不能”語氣堅定,鏗鏘有力,形成一股剛毅之氣,充分展現了大丈夫精神的崇高與堅韌。這就是孟子所說的“浩然之氣”。

這句話通過四個“非不”的排比,極言地理條件之優越,但緊接着指出即使佔盡“地利”卻仍然棄城而逃,從而闡明“地利不如人和”的觀點。這種雙重否定的排比句不僅加強了語氣的力度,還通過對比和轉折展現了“人和”在戰爭中的重要性。

孟子通過這句話告誡人們要時刻保持自我警醒,加強自我修養,做到自尊自愛、自強不息,才能贏得他人的尊重和社會的認可。同時,這句話也體現了孟子對於個人、家庭和國家三者之間緊密聯繫的深刻洞察。

這六個排比句,通過對比有無、難易、長短、高下、音聲、前後等相對立的概念,闡述了事物之間的相互依存和轉化關係,體現了道家對宇宙萬物運行規律的深刻洞察。

在這個排比句中,莊子用井蛙、夏蟲、曲士三個例子,分別說明了因空間侷限、時間限制和教育束縛而無法理解更廣闊世界和更高深道理的道理。這個排比式的舉例確實能起到增強論證的力度和說服力的效果,引人深思,發人深省。

學排比句,要取法乎上,然後所寫的排比句纔有可能真正起到增強語勢的作用。如果爲了省事,投機取巧,在各種作文選或者網上,摘抄幾條爛俗的排比句應付一下作文,那就是取法乎下,最終只能是裝腔作勢,是虛張聲勢了。

我的視頻號,最近持續更新中,歡迎關注。最近開始講《古文觀止》的公益課,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關注了公衆號、視頻號,來聽一聽。

歡迎關注我的新書《用減法教語文》,書中有很多能夠反映我的教育思想的鮮活課例。具體內容可以點擊下面的文章鏈接:

之前還寫過另外一本書:《減法教育》,具體可以參見下面的文章鏈接:

圖片來自網絡,如涉版權,請聯繫刪除

歡迎分享,若公衆號轉載,請聯繫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