佈局低軌衛星產品國家隊 推臺版星鏈 數位部擬四年計劃

爲了布建非同步軌道衛星作爲緊急時刻的備援網路,數位部規劃的二年期(112~113年)計劃開始進入收割期,首階段預計年底前達標,會有16個試驗點落地。明年第一季達成國內至少九個行動通訊基地臺、國內至少21個與國外至少一個衛星熱點,使臺灣各區皆有至少一種以上的備援機制。

依照數位部規劃,最終目標是明年底布建並驗證700個非同步軌道衛星終端設備站點、70個基地臺衛星後傳鏈路站點、國外三個非同步軌道衛星終端設備站點,總計773個點位。

目前除了盧森堡SES中軌衛星和英國OneWeb低軌衛星外,數位部表示,並不會限制單一或獨厚特定衛星業者,只要衛星系統業者(包括美國Starlink、Kuiper、加拿大Telesat等)提供的系統或設備,符合國安及資安等相關規定,樂見電信技術中心評估合作可能性與研究搭配運用可行性。

爲了驗證備援通訊,政院人士透露,行政院長陳建仁預計19日前往高雄路竹接收站,測試中軌衛星通訊,並與臺北站(數位部本部)連線通話,藉由演練展現臺灣在非同步軌道衛星的成果。

除此之外,數位部正在規畫四年期計劃,預計從114年到117年,爭取上億元預算,投入低軌衛星接收站等設備維護及持續擴建;此外,115年國家太空中心(TASA)將發射國內首枚B5G低軌衛星,也要有更長期的計劃和經費,進行相關設備的佈局。

數位部表示,未來將持續透過衛星相關計劃,強化通訊網路韌性,一旦國產衛星終端設備可以與國際衛星業者系統相容,或國產衛星系統與通訊服務可提供終端用戶連網使用,將優先納入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