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幹地產改開免稅店,格力地產重組注入珠海免稅集團51%股權

11月23日, 格力地產披露重大資產重組草案,擬以其持有的上海合聯、上海保聯、上海太聯、重慶兩江和三亞合聯的100%股權及相關對外債務,與海投公司持有的珠海免稅集團(全稱爲“珠海市免稅企業集團有限公司”)51%的股權進行置換。

“在本次交易完成後,珠海免稅集團將納入公司合併報表範圍,公司將逐步退出房地產市場,打造以免稅業務爲核心、圍繞大消費運營等產業鏈佈局的大型上市公司”,在11月舉辦的三季度業績說明會上,格力地產管理層介紹道。

據草案顯示,本次交易置入資產的最終作價爲45.79億元,置出資產作價爲55.05億元,差額4.26億元將以現金補足。

格力地產方面表示,“鑑於原重組方案推進時間較長,公司所處內外部環境發生較大變化,並基於公司逐步退出房地產開發業務實現主業轉型的整體戰略考量,綜合考慮了珠海免稅集團良好的業務經營情況及未來發展前景,珠海免稅集團51%股權的置入有助於實現上市公司主業向以免稅業務爲主導的主業轉型,提升上市公司資產質量和盈利水平,增強上市公司現金分紅能力,更好地保護中小股東利益”。

股市方面,資本市場對於此次重組給出了正向反饋。11月25日早間開盤後,格力地產競價漲停,一度打開漲停板,截至下午收盤,報8.64元,漲幅10.06%,總市值約162.86億元。

地產業務乏力,盈利能力遲遲未能改善

從財報數據來看,近兩年格力地產的經營面臨着不小的壓力。

2022年,格力地產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虧損爲26.84億元;2023年,格力地產繼續面臨虧損。雖然全年實現營業總收入47.32億元,同比增長16.95%,但歸母淨利潤虧損7.33億元。

今年前三季度,格力地產實現營業收入24.38億元,同比下降10.21%;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虧損9.21億元,同比下降194.70%,

值得關注的是,房地產開發業務作爲格力地產的主要營收來源(佔比超80%),並未給格力地產帶來相應的業績增長,且呈現逐年下降趨勢。

據財報顯示,2022年、2023年和2024年上半年,格力地產的房地產開發業務的銷售毛利率分別爲24.21%、21.66%、9.67%。

可見,對格力地產來說,轉型迫在眉睫。

“近年房地產市場持續深度調整,促使多家上市公司退出房地產開發業務,轉型發展可以幫助這些企業減輕償債壓力及經營業績壓力”,中指研究院企業研究總監劉水錶示。

重組計劃已歷時4年之久

早在2020年5月,格力地產就披露了重組預案,當時提出的方案是對珠海免稅集團100%股權的收購,交易價格爲89.78億元,同時擬募集不超過70億元配套資金。

彼時,在珠海國資委的推動下,重組事項進展十分順利,在預案披露5個多月後,便完成了對重組預案、報告書的審議,進入實質性階段。

但後來,伴隨主持重組的格力地產前董事長魯君四涉嫌違規事件曝光,重組事項被迫暫停。

接下來的幾年時間內,格力地產曾多次嘗試推進重組進程,但一直未取得較大進展,直到2023年9月,在案件調查、審理終結後,格力地產的重組事項才得以再次重啓。

今年7月7日,格力地產又發佈公告對原重大資產重組方案進行了重大調整,在新的重組方案中降低了對珠海免稅集團的購股比例,並選擇置出了房地產開發業務。

具體爲,置出上海、重慶、三亞的房地產子公司100%股權及公司相關對外債務,並置入珠海免稅集團51%股權,珠海區域的房地產業務將被保留。

據瞭解,格力地產在珠海區域開發的房地產項目包括格力廣場、格力海岸、平沙九號、海雲居等,目前正在開發建設的主要爲格力海岸S7項目。

免稅業務成爲轉型突破口

與近年來處於深度調整之中的房地產行業不同,免稅行業呈現出蓬勃發展的態勢,尤其是在海南地區,離島免稅政策已成爲推動當地經濟發展的新引擎。

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預測,到2025年中國免稅市場規模將達到1817億元,2021-2025年中國免稅市場銷售額年複合增長率將達到35.50%。

官網資料顯示,目前,珠海免稅集團擁有二十餘個陸路口岸和機場口岸的出入境免稅店,覆蓋珠海、香港、澳門、天津、海南、廣西、內蒙古等城市,與三百餘家世界頂級品牌保持着戰略合作關係,銷售免稅品涵蓋煙類、酒類、香水化妝品等多個品類,口岸免稅業務銷售體量居於全國第二位。

就業績表現來看,珠海免稅集團近年來也在持續盈利與資產上實現增長。

2022年、2023年及2024年上半年,分別實現營業收入約16.38億元、22.86億元、13.13億元,對應的淨利潤分別約3.17億元、6.67億元、4.38億元。

在重組完成後,格力地產將在現有業務板塊基礎上增加免稅品經營業務,實現資源優化配置和產業結構升級,屆時,公司的收入規模和盈利能力也有望實現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