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敵疫情 新社花海節首度停辦

新社花海暨臺中國際花毯節停辦,其中35公頃田區迴歸高粱、玉米等種子生產。(種苗改良繁殖場提供/王文吉臺中傳真)

疫情變數影響大型活動籌辦難度,臺中市新社花海往年最高紀錄1天曾涌入30多萬人,但主辦單位憂心人潮聚集可能造成疫情破口,且沒有把握能符合中央防疫指引,連辦15年後,首度因防疫將停辦,與花海節合併舉行臺中國際花毯節也跟進,在連辦11年後止步。

新社花海暨臺中國際花毯節,利用壯闊的河階臺地布展,獲「臺版富良野」美名,曾創1天涌入30多萬人紀錄。臺中市農業局統計,去年23天展期共吸引260多萬人次參觀,農特產銷售金額高達4768萬元,創造周邊經濟效益約20億元。

單一出入口 無法克服

去年秋冬,臺灣疫情控制得宜,花海維持舉辦,但今年5月本土疫情爆發,新社當地13裡裡長均憂心外來遊客可能帶來疫情,多數傾向不支持。據瞭解,續辦與否引發農委會內部論戰,最後在7月中拍板定案。

種苗改良繁殖場場長張定霖說,花海展區雖爲戶外開放空間,但聯外通道超過10處,參觀動線無法做到單一出入口,配合實聯制、量測體溫等防疫措施勢必動用大量人力。

張定霖表示,新社花海籌備期長達半年,一般從6月就開始進行盆花育苗,包括天使花、粉萼鼠尾草、火焰雞冠花、三色堇等;灑播區部分,8月中開始整地,9月底灑種大波斯菊、百日草、黃波斯等。在疫情混沌未明的情況下,不得不忍痛停辦花海。

廣達35公頃花海、花毯用地爲農委會種苗改良繁殖場所有,停辦賞花活動後,均迴歸高粱、玉米等種子生產;爲供應健康雜糧種子,不允許民衆下田,以防病蟲害,部分田區則灑播蕎麥、太陽麻綠肥。

旅宿觀光業 苦喊吃土

新社花海及花毯節因疫情停辦,居民多表示,今年終於不會再陷入交通打結惡夢。與觀光相關的旅宿、餐廳則一片哀號,有業者無奈表示,好不容易盼到振興券,花海及花毯節竟停辦,只能繼續吃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