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館面臨數字鴻溝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博物館協會發布的研究顯示,疫情期間,8.5萬家博物館閉館,佔全球博物館總數近90%,超過10%的博物館可能永久關閉。面對挑戰,不少博物館積極探索數字技術深度融合,把參觀者帶到線上以對衝線下參觀者驟減的損失。比如,荷蘭阿姆斯特丹國立博物館提供在線互動式遊覽,鼓勵參觀者下載展畫做成手機殼;美國克利夫蘭美術館利用增強現實技術幫助觀衆理解藏品

在數字技術較爲成熟的國家,博物館通過大量運用數字技術,提升面對挑戰的韌性,增強自身活力。但人們也需要注意,在一些欠發達國家和地區,數字技術的落後導致博物館面臨生存危機。在這些地方,破冰之路仍須從跨越數字鴻溝做起。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報告顯示,法國盧浮宮等大型博物館在疫情發生前就已在展品數字化社交媒體投入大量資金;疫情防控期間,法國盧浮宮網站成功分流線下參觀者,瀏覽量一度達到平常的10倍。但是,僅有5%的非洲國家和小島嶼發展中國家的博物館可以在疫情防控期間提供在線內容。在非洲,41.2%的博物館不得不關閉。有學者指出,高昂網絡通信費用電腦硬件設備的缺乏,導致欠發達地區的博物館無法有效開展數字化工作,其獨特文化優勢正在數字化大潮下逐漸喪失。

數字經濟是全球未來的發展方向,推動全球數字經濟健康發展必須跨越數字鴻溝。博物館爲人們提供了促進教育、啓發思考和文明對話空間。即使在疫情防控期間,人們仍然渴望在博物館與歷史相遇,在文明的傳承中找尋前進的動力。各方應共同努力,增強數字經濟可及性,消弭數字鴻溝,讓處於不同發展階段成員共享數字經濟發展成果

人民日報 》( 2021年02月02日 17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