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瑞醫藥擬定增募資5億元 實控人“低價”包攬認購

本報記者 陳婷 曹學平 深圳報道

公司盈利能力再度下滑之際,博瑞醫藥(688166.SH)近日拋出一項定增計劃,擬募資不超過5億元,用於補充流動資金和償還銀行貸款。

公告顯示,5月6日,博瑞醫藥董事會收到公司實際控制人之一、董事長、總經理袁建棟提交的增加臨時提案的函,提請將公司2024年度向特定對象發行A股股票方案的議案提交至股東大會審議。

根據預案,上述定增發行對象爲袁建棟。截至目前,袁建棟和鍾偉芳(二人爲母子關係)合計控制博瑞醫藥38.55%股權,其中袁建棟直接持股26.87%。此次定增發行完成後,袁建棟、鍾偉芳合計控制股份比例變更爲不超過41.62%。

預案顯示,袁建棟將以自有資金或自籌資金認購此次發行的全部股票,認購價格爲22.56元/股(不低於定價基準日前20個交易日公司股票交易均價的80%)。此次定增公告(5月6日)之前,博瑞醫藥股價已連續7個交易日上漲。5月10日,博瑞醫藥盤中股價達到36.66元/股,爲年內當前最高點。據此,有投資者陸續在互動平臺上質疑此次發行價格是否偏低,也有投資者認爲“爽約”的情況並不少見,只有實控人最終兌現5億元的全額認購纔算“真正的利好”。

對於此次定增若最終未能順利發行,公司將採取哪些應對措施以及營運資金如何籌措等問題,《中國經營報》記者致電致函博瑞醫藥方面,但截至發稿未獲得迴應。

增收不增利

博瑞醫藥在公告中表示,袁建棟全額認購此次發行的股權,體現實控人對公司發展前景的看好和對公司未來的信心。袁建棟也承諾,此次認購的股份自發行完成之日起36個月內不進行轉讓。

眼下,博瑞醫藥正在研發與減肥藥相關的產品。而受袁建棟此前發佈個人試用公司在研產品BGM0504注射液相關情況影響,博瑞醫藥股價在去年9月—10月期間曾出現暴漲,從20.45元/股漲至46.88元/股,但袁建棟本人隨後被監管機構採取出具警示函措施。

5月13日,袁建棟在業績會上透露,截至2024年4月26日,BGM0504注射液2型糖尿病治療及減重適應證的二期臨牀已完成全部受試者入組。

博瑞醫藥在公告中表示,持續上升的研發投入和業務規模的增加對公司流動資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公司自IPO上市以來持續開展對相關生產基地建設的投入,較高的資本性支出使得公司銀行借款規模較大,由此產生的利息費用亦對公司淨利潤產生一定影響。

年報顯示,2021年—2023年,公司研發費用分別約1.73億元、2.07億元和2.49億元,佔當期營業收入的比重分別爲16.47%、20.35%和21.08%。截至2024年3月31日,公司短期借款、長期借款(含1年內到期的部分)餘額合計約17.6億元。2021年—2023年和2024年1—3月,公司計入財務費用的利息支出分別爲969.61萬元、2371.04萬元、4442.42萬元和1391.45萬元。

值得注意的是,自2020年以來,博瑞醫藥淨利潤增速持續下滑,並在2023年出現增收不增利的現象,公司營收同比增長15.94%至11.8億元,淨利潤同比下降15.51%至2.02億元,報告期內抗真菌類原料藥業務、技術轉讓或服務業務的營收出現下滑,公司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淨額同比下降37.43%。

2024年一季度,博瑞醫藥營收同比增長11.54%,淨利潤同比下降9.47%。2022年,公司的貨幣資金因取得借款同比增加250.43%至11.8億元,但此後持續降至2024年一季度末的9.85億元。

創新藥研發加碼

就在發佈此次定增預案當天,博瑞醫藥公告變更前次定增募集的部分資金用途。2022年,公司發行定增募資約2.2億元,其中擬投入1.59億元用於吸入劑及其他化學藥品製劑生產基地和生物醫藥研發中心新建項目,但在此次變更中,這一募投項目的投入資金調減爲5000萬元,其餘資金用於新募投項目——創新藥研發項目及創新藥製劑和原料生產基地建設項目(一期),涉及金額約1.09億元。

對於變更原因,博瑞醫藥在公告中表示,公司目前吸入劑在建生產能力充足。同時,BGM0504注射液減重和2型糖尿病治療兩項適應症已進入二期臨牀,研發投入加大且需對公司現有車間進行改造以滿足後續申報需要。

據袁建棟近日在業績會上透露,BGM0504注射液後續研發申報需要配備一定的原料藥和製劑生產能力,公司擬在蘇州建設製劑生產基地,在泰興建設原料藥生產基地,用於BGM0504注射液及其原料藥的研發、生產。該相應產能將用於產品開展三期臨牀試驗,同時也可用於產品早期商業化階段。

不過,也有投資者對公司減肥藥研發經費大幅提高、提前佈局創新藥產能產生擔憂:公司是否有信心收回研發成本?BGM0504的二期臨牀剛開展不久,現在就新增該產品產能,萬一研發失敗或者上市週期過長,新增的產能可否另作他用?

博瑞醫藥對此答覆稱:“創新藥研發週期長、研發投入大,各項臨牀研究的入組及研究方案實施等受到多種不確定因素影響,臨牀研究存在結果不及預期甚至臨牀研究失敗的風險。”

(編輯:曹學平 審覈:童海華 校對:翟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