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團:沒人想罹癌賺保險金

爲防止病友用實支實付醫療險「賺錢」,金管會保險局將改革實支實付醫療險,擬讓實支實付險迴歸「損害填補」,即使買多張保單,理賠總額需與醫療實際支出一致。病團表示,未來保單應設計配套跟上醫療進展,否則在需要多張保單才能支付龐大醫藥費的現況下,禁多買實支實付保單,是變相限制權利。

全癌連秘書長齊秀惠批評「沒人希望罹癌來換取保險金」,金管會稱病人靠此賺錢,簡直沒有人性,癌症治療趨勢會使用多種藥物或是療法,如標靶加上化療,一套療程每月藥費動輒十萬以上,政府應以病人爲中心,因應新型態療法,設計完整配套,減輕醫療負擔。另,不少癌症治療已經不需要住院,商業醫療保險不應維持以住院爲前提才理賠。

臺灣年輕病友協會副理事長劉桓睿說,新藥、新治療愈來愈貴,民衆本就會購買多張保單分攤風險,金管會提出的「損害填補」概念上正確,但過去實支實付醫療險的癥結點,是病友因保險公司出險認定規則有變,領不到理賠金。

劉桓睿說,保險局應協助業者在未來規畫險種時做出改變,讓有需求的病友取得理賠,並與健保給付項目做出切割,達到「商保補健保」的目的,協助支應病友自費醫療費用,否則在現行情況下,限制實支實付保險理賠,病友權利反被限制。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