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房裡的“賽德克·巴萊”

◎張閱

魏德聖導演善於尋找中國人的普遍關注點,讓羣像人物在他濃稠的抒情基調裡合唱。

他的影史鉅製《賽德克·巴萊》抓取的關注點,毫無疑問是中國人民喜聞樂見的題材和敘事,也保留着賽德克族居民從20世紀初至30年代的山林生活樣態。至於抒情,在賽德克的歌謠與死亡的悲壯畫面裡交織呈現。

最近登陸國內院線的《816》裡,魏德聖選擇了“生老病死”,這門每個人的功課。影片講述源源、大杉、伽農、羅恆、是延、努拉六個孩子及其家庭的抗癌故事。而他找到的區域性特色,可能僅剩下具體的醫院環境和多信仰混雜共生的民間氣象,後者包括以臺灣土著與敵人廝殺的動畫形式表現癌症大手術這個別緻的影片設計。

失真,還是魔力?

《816》總體敘事平穩,基本沒有失控的表達,部分劇情甚至可以輕易推演出來。比如,當女主角源源跟在動物園工作的媽媽討論“姐姐”快要生產時,我們幾乎都能猜到這個“姐姐”一定是動物而非人類,而這個信息連同“動物園”一起出現,我們便會猜到最後會有一場病友一起從醫院奔赴動物園的盛大“出逃”。當然,與死亡搏鬥纔是主體故事線,歡樂而短暫的“出逃”只能擔起一次痛快的呼吸。

這一次拍攝溫情兒童片,魏德聖規避了所有人性的惡,通篇只有如童話一般光明的色調和人心。而我們知道,絕症病房恰恰是最容易暴露人性陰暗面的地方,但這種失真卻因爲故事以孩子和愛他們的父母爲中心而被合理化了。羣像戲不以某個人物爲絕對中心,千差萬別的羣像個性,足以分散觀衆探究人心深度的注意力。

無論是情節的易於推演還是單一的暖色人心,都使電影顯得中規中矩。但強烈的抒情氛圍又使觀衆漸漸放下了心理重擔,被影像“催眠”,該哭時哭,該笑時笑,甚至接受是延父母、大杉父母這兩對夫妻,在經歷了照料孩子、與他人交友後,必然會從離異或瀕臨分手的狀態又重歸於好的結局。這可能就是“正能量”的魔力吧。魏聖德說,他寫完這個劇本,也治癒了自己在全球舉步維艱背景下生出的負能量,他先感動了自己,再把感動傳遞給了觀衆。

“賽德克·巴萊”的進階

拍過宏大歷史題材再拍醫院兒童片看似降低了難度,但單看剪輯,我們就能看到十幾年來魏德聖的進步。《賽德克·巴萊》雖題材和氣勢壓人,但不乏平行交叉剪輯的錯誤示範。舉例而言,手榴彈滾落之後,切到其他人的戰鬥與犧牲,很久之後才切回來,讓它爆炸;孩子發現日軍彈藥庫,觀衆等他做點什麼,結果畫風一轉,時間慢慢過去,等剪輯猛然想起他來,孩子好似已經在此地磨嘰了半小時;爲日軍做倀鬼的部落頭目鐵木瓦力斯(馬志翔飾),死亡過程被難以計數的他人活動打斷,他就一直跪坐在水裡等死,無效的動作暫停,造成拖沓又有些混亂的故事節奏。

《816》就沒有這個問題,兒童的反應往往是迅猛且互相模仿的,剪輯也必須按這節奏捕捉孩子們的快速活動。看得出魏德聖與兒童沉浸式地相處過,所以他才能把一個小動靜會引發孩子們連鎖鬧騰的場景拍得如此真實,也把原本不擅長照顧孩子的幾位缺席父母接嘔吐物的忙碌拍得好笑。羣像場面調度的精妙,正在於導演對人物真實反應的判斷。導演用彈唱周杰倫的《牛仔很忙》這個環節,把所有孩子召集到一個病房,再用五月天的《戀愛ING》帶出幾位家長的日常工作。開場這些剪輯使敘事言簡意賅,讓觀衆快速進入熱情勵志的劇情氛圍,魏德聖很善於利用音樂的感染力。

除六名主角孩子,還有爲推動敘事而在開場去世的功能性角色小杰。從白血病患者小杰身上,我們知道癌病兒童進化療室或手術室之前的“再見”是多重要的自我祝福,這也是爲後面每一場大手術做的鋪墊。目睹小杰深夜死亡,整天唸叨着“想死”的16歲叛逆少女伽農也治好了自己的“喪病”,不再“求死”,積極配合治療,並在病情好轉後鼓勵病友繼續戰鬥。也是小杰的死,讓我們第一次看到用部落戰鬥動畫片的方式展現手術的血腥與生命的頑強。魏德聖心慈,最終讓每一個孩子的抗癌之旅都像“賽德克·巴萊”(據說這詞是“真正的人”的意思)那樣富有悲壯而驚心的美。

生命可貴,抓緊精彩

情節是可以推演的。是延的手術過程處理很淡,他是六人病房裡第一個去世的孩子,但他死前的鋪墊很多,我們看到他是有美術天賦的兒童,當孩子們圍着是延討論他的畫,說出“活到老學到老”這句話,是延覺得“說什麼大人話,很好笑”,因爲“老”是一個比“再見”還求之不得的空願,是延終究沒能成長至老,他死了。

接下來與他同患腦癌的好兄弟羅恆的手術就必須濃墨重彩,先是羅恆父親對是否做手術感到猶豫,是延之死讓這個決定變得更爲艱難而沉重。之後他把兒子推向手術室之前爲彼此臉上畫上油彩臉譜辟邪,而病友努拉的父母則在病房外也爲羅恆做着祈禱。臺灣民間信仰共存之態在這場戲上得以鮮明體現。

羅恆必須活,觀衆的神經在高度緊張之後必須有所放鬆,更何況在影片尾聲處的動物園高潮戲後,我們還不得不接受全片最堅強最懂事的源源的離世。816病房的孩子們比成人更明白生命時間之可貴,於是他們能毫無畏懼地當衆對心儀的小朋友表白。源源是個只有10歲的女孩,卻已在短時間內經歷了暗戀、表白、被婉拒、勉強被接受、決定放手、最終釋然這一“戀愛”全過程,讓我們感覺這個離少女還差幾歲的孩子已體會到人生中最精彩的一段。“你是我遇到過的最強的。”動畫裡的癌病巨人說的這句話,也是溫醫生(馬志翔飾)對源源的肯定。

這場關於生命的講述告訴了我們很多,但最簡單的想法卻是:癌病孩子們尚奮力燃燒正能量至此,還有什麼俗世煩惱不能放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