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管韓國了 「晶片聯盟」目標是臺灣!韓媒爆歐美背後計謀

韓媒援引業界官員表示,臺灣纔是問題的核心。(示意圖/達志影像)

美國提議與臺日韓共組「晶片四方聯盟」(Chip 4),其中韓國迄今仍舉棋不定,有消息稱,韓國政府已向美國表達參與預備會議的意願,將視會議結果評估是否加入。不過韓媒指出,與其聚焦韓國加入與否,但實則臺灣纔是問題的核心,「美國和歐盟的真正目標都是減少對臺灣的依賴」。

韓民族日報援引一名不具名半導體產業官員表示,韓國正處於技術(美國)與市場(大陸)的十字路口。至於會如何抉擇,他坦言答案顯而易見,「需要擁有技術,才能產出在市面上銷售的產品」

「問題的核心是臺灣」這名官員說,美國邀請臺灣參加時,大陸對此十分反彈。因此,他認爲與其將目光放在韓國是否會加入晶片四方聯盟,不如正視臺灣纔是這次真正的核心問題。

韓國產業研究所(KIET)上個月一份報告也支持臺灣爲晶片四方聯盟的核心因素。報告內容提到,部分人士擔憂韓國與晶片四方聯盟疏離的風險及可能,另一方面,西方也對臺灣安全風險感到威脅。報告補充,「美國和歐盟的目標都爲減少中長期對臺灣的依賴,以及增加自身在半導體產業的市佔」。

KIET分析指出,歐美半導體廠和政府都嚴肅看待減少對亞洲的依賴,因此核心就是擺脫臺灣在半導體的壟斷地位。KIET舉例,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Gina Raimondo)曾在5月就美對臺依賴發出警訊;歐盟執委會主席範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也稱,從大量外國公司進口半導體的依賴及不確定性「令人無法接受」。

雖然,邀請臺灣參加晶片四方聯盟和擺脫對其依賴,這兩者看似衝突,但從中長期來看,實則不然。美國爲維持其短期供需,現在加強與臺灣等東北亞夥伴合作,儘可能減少未來供應鏈衝擊美國產業需求的可能。

KIET續指,之後美國將透過「淡出」的策略逐漸減少對臺灣依賴,後以韓國作爲次要選擇來分散風險,最終則以美國本土擁有多家晶片製造廠爲最後的目標,不過預期這樣漸進式的戰略需要長時間才能達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