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對美戰略彈性太興奮
美亞太助卿史達偉於美國國務院官方網站上發文指出,很榮幸與臺灣這樣的好友合作,並重申美國將延續長期以來的對臺政策。(圖/美國國務院東亞暨太平洋事務局官方推特)
美國國務院亞太事務助卿史達偉日前明確指出雷根政府時期對臺「六項保證」之內容,而外交關係協會會長哈斯近日與該會研究員合著於《外交事務》之文章更主張,美國應以戰略清晰取代戰略模糊政策,重置嚇阻來確保臺海及亞太穩定。
美國在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後,過往行政部門提及「一箇中國政策」時多以「三公報一法」稱之,即便是雷根政府提出「六項保證」之後,「六項保證」之內容仍未由行政部門白紙黑字示之,「六項保證」一詞也鮮少與「三公報一法」相提並論,但此三者的確是美國處理兩岸議題的基石,也有助美國在兩岸之間成功地扮演離岸平衡者。史達偉本次發言的重要性之一,應在於美國行政部門首次逐條說明了該保證之內容。
但我們不能忽視「六項保證」的雙面性:雷根時期的《八一七公報》及「六項保證」有效地維持了美國在兩岸之間的離岸平衡者角色,而柯林頓總統在國會服務研究處將「六項保證」形諸文字1個月餘後,則在上海宣佈了對臺「新三不政策」。歐巴馬時期,在美、中與兩岸之間都呈現相對穩定的局面,「六項保證」也形成了美臺合作基礎、甚至是美中臺三方關係的良性循環。
持平而論,中國大陸方面對當前美中關係、甚至兩岸關係惡化,有其責任,但美國在兩岸議題上最符合其國家利益的立場應是維持其戰略彈性,亦即由美國迴應臺海變化之情勢,但方式與規模則操之在美。
除哈斯等人有關戰略清晰之中庸務實派觀點外,其他亦有如要求美國與臺灣簽訂安全保障條約、甚至建交等主張,近來引起部分美方人士的質疑,包括這些舉動可能動搖美中建交之基礎、引起中國大陸極端民族主義而採戰狼攻勢、迫使亞太盟友選邊站等,也有這到底是不是臺灣想要的等疑問。這些建制派之間的辯論,尚未影響川普政府目前相對友臺的走勢,也可看出美國更傾向以戰略彈性來加強對中國大陸的嚇阻。
然而,理性決策者必須做最好的打算,並做好最壞的準備。此處不是要危言聳聽,但歷史經驗顯示,中共在對外用兵的處置上仍是理性決策成分居多;未來當中共決定對臺動武,必定會將美軍及第三方如何介入納入考量。臺灣的民主成就絕對爲世界所讚賞,然自滿易招致失敗,民衆應務實看待兩岸情勢,避免中共不會犯臺或兩岸一旦開戰美國必定會介入,直到幫助臺灣成功獨立建國等極端自滿的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