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被名人給孩子打“增高針”帶偏了節奏
唐傳豔
近日,隨着某奧運冠軍自家孩子打生長激素的消息傳出,“打針增高”再次成爲網友熱議話題。
打針增高算不得新鮮事。此前就有報道稱,有家長下決心給孩子注射生長激素,現在孩子確實長高了幾釐米,這讓他們覺得“罪沒白受”“錢花得值”。一些家長因爲擔心孩子長不高而時常焦慮,於是通過網絡查詢、口口相傳,最終選擇“打針增高”。
孩子的身高問題受到家長們的普遍關注,四處打聽如何給孩子增高的家長不在少數。由於奧運冠軍具有名人效應,他們的行爲更容易引起社會對打“增高針”的關注與熱議。據報道,近年來一些地方“增高針”濫用現象比較突出,有些家長不分青紅皁白,甚至不管孩子是否真的矮小,就隨意給孩子打生長激素針“催高”。在“身高焦慮”日盛的當下,需要特別警惕名人效應誘發普通人效仿,導致“增高針”濫用現象更加突出。
在上述案例中,孩子在被注射生長激素針前,已經過了醫生的嚴格診療,確定孩子具有打生長激素針的適應徵,醫生纔開始實施針對性治療。“增高針”的全稱是基因重組人生長激素,對於生長激素缺乏症、染色體異常、特納綜合徵、SHOX基因缺陷、努南綜合徵、小胖威利綜合徵以及特發性矮小症(ISS)等疾病,具有較好的治療效果。但這類疾病十分專業,診療需要經過嚴謹、嚴格的過程,家長切莫自行判斷,認爲自家的孩子也需要來“催一催”。
據專業醫生介紹,需要使用生長激素治療疾病的情形並不多見,而導致身材相對矮小的原因又很多,假如給一個並不缺乏該生長激素的孩子注射生長激素,該激素就幾乎毫無正面作用可言,而毒副作用卻一個都不會少。近年來,因濫用“增高針”而導致孩子患病的案例並不少見,家長理應瞭解更多與身高和生長有關的醫學知識,尤其要對生長激素的適應徵與副作用作全面瞭解,即使有必要干預孩子的身高,也要遵循醫囑,切不可自行其是。
“增高針”的使用範圍不能泛化,雖然確有孩子通過“增高針”實現了增高,但這並不能說明這種增高方式具有普適性。家長在看待“增高針”時,要認識到事物皆有兩面性,如果只看到有利的一面,忽略不利的一面,難免就會作出錯誤的判斷。尤其當一種藥被宣傳得神乎其神,甚至社會上有人草率效仿時,就更應警惕其背後的風險,切莫被名人效應帶偏了節奏,跟風給孩子打“增高針”,最終可能增高不成,反而讓孩子付出健康受損的代價。
漫畫/王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