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普:全球銀行業「煎」辛抗疫 評等終將撐的下去

儘管疫苗施打的訊息不斷,新冠疫情並沒有離開人們歐陸甚至將再啓動第三波封城、隔離,標準普爾全球評級最新指出,疫情全球大流行期間,原本預估銀行業會是各金融機構經歷最多信用評等降級標的所幸各國政府部門發動前所未有的公部門支持,發揮了系統穩定的作用,因此去年第二季曾有全球逾八成受評銀行的評等展望轉爲負向,今年3月重新檢視同一指標,僅有三成銀行業仍處於此不利的條件,「如果沒有政府當局出面,銀行業的信用狀況肯定受到更大的影響。」

對於亞太區金融機構的信用觀察,標普全球評級亦就今年第一季的狀況指出,亞太區銀行業的信用損失應低於先前的預期部份因素來自新冠肺炎疫苗大規模配送,對經濟狀況已帶來逐步改善。

不過,全球銀行業的抗疫過程,根據標普研究團隊分析,「成也政府當局、敗也可能來自此點」,整個景氣低迷期間銀行業很大程度上一直在依賴政府的紓困,銀行業未來6至18個月內的信評支撐,公共機構亦會繼續發揮關鍵作用,政府和銀行業之間必須保持微妙的平衡,政府紓困不要過早撤出、銀行業也不能過度動用紓困經費,否則會帶來許多其他的不利後果

目前標普分析師估測,現在截至2022年底止的二年內,全球各地的信用損失將自2019年時的水平,增加逾1兆美元,意指2020年、2021年與 2022年的預期信用損失,與 2019年實際總信用損失會增加1兆美元以上,這些壞帳都是銀行業「中疫」而產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