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秀話健康|Heart:碳水化合物和飽和脂肪攝入量與心血管疾病和死亡率的關係

心血管疾病是婦女死亡的主要原因。飲食本身既是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因素,也會增加中間危險因素的風險,如肥胖、糖尿病 ( DM)、高血壓和血脂異常。然而,關於預防心血管疾病的最佳飲食仍存在爭議。也有大量研究報道圍繞膳食中宏量營養素 ( 脂肪、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 ) 攝入對心血管疾病 ( CVD ) 的影響存在相互矛盾,特別是對女性的影響。

近日,心臟病領域權威雜誌Heart上發表了一篇研究文章,該研究將50~55歲的女性納入了“澳大利亞婦女健康縱向研究”。

根據碳水化合物和飽和脂肪攝入量佔總能量攝入的百分比 ( TEI),受試者根據五分位數進行了等份。該研究的主要終點爲新發心血管疾病 ( 心臟病/卒中 ) ,次要終點包括全因死亡率、高血壓、肥胖和/或糖尿病。多因素logistic迴歸模型評估了主要和次要終點的相關性,並對混雜因素進行了調整。

該研究共有9899名女性 ( 平均年齡爲52.5±1.5歲 ) 接受了15年的隨訪,其中1199例患者發生了心血管疾病,470例死亡。在多變量分析中,較高的碳水化合物攝入量與較低的CVD風險相關 ( 趨勢p<0.01),與五分位數的第1組 ( 以碳水化合物爲能量佔比 〈 37.1% ) 相比,第3組 ( 以碳水化合物爲能量佔41.0%-44.3% ) 的CVD風險最低 ( OR爲0.56, 95%CI爲0.35-0.91, p=0.02)。碳水化合物攝入量與死亡率 ( 趨勢p=0.69)、飽和脂肪攝入量與心血管疾病 ( 趨勢p=0.29 ) 或死亡率 ( 趨勢p=0.25 ) 之間均無顯著相關性。飽和脂肪和碳水化合物攝入量的增加均與高血壓、糖尿病和肥胖呈顯著負相關 ( 所有P<0.01)。

由此可見,在澳大利亞中年婦女中,適度的碳水化合物攝入 ( TEI爲41.0%-44.3% ) 與最低的心血管疾病風險相關,但對總死亡率沒有影響。增加飽和脂肪攝入量與心血管疾病或死亡率無關,相反,與較低的糖尿病、高血壓和肥胖的發病率相關。

加拿大麥克馬斯特大學和漢密爾頓健康醫學醫院的研究人員根據一項歷時10年、由超過13.5萬名受試者參與的大型流行病學研究指出,與脂肪攝入量較低、主要通過碳水化合物獲取能量的人羣相比,適當提高脂肪攝入量,不僅沒有增加心血管疾病的患病風險,反而降低了總死亡率。

前瞻性城市鄉村研究 ( Prospective Urban Rural Epidemiology, PURE ) 是一個大型的隊列研究,參與者的年齡跨度爲35-70歲,入組時間爲2003年1月1日至2013年3月31日。包含18個國家 ( 涉及地域包括:北美和歐洲、南美、中東、南亞、中國、東南亞、非洲 ) ,參與者達135335,中位隨訪時間達7.4年。

脂肪與死亡率

PURE研究通過食物頻率問卷 ( Validated Food Frequency Questionnaire , VFFQ ) 記錄了135335名參與者的飲食記錄。

研究主要結局爲總死亡率以及主要心血管事件(包括致死性心血管疾病、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卒中以及心衰)。次要結局包括所有的心肌梗死、卒中、心血管疾病死亡率以及非心血管疾病死亡率。

根據不同營養物質 ( 包括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 ) 提供能量的佔比,研究對象被分爲5個等級 ( 1爲最少、5爲最多 ) 。研究人員衡量了碳水化合物、總脂肪、每種脂肪 ( 飽和脂肪、不飽和脂肪 ) 的攝入量和心血管疾病、總死亡率的相關性。

在隨訪中,研究人員記錄了5796例死亡以及4784例主要心血管事件。

1、 更高的碳水化合物攝入和更高的總死亡率風險相關:相比於等級1 ( 攝入最少,下同 ) 的碳水化合物攝入,等級5的HR=1.28(95% CI 1.12–1.46),趨勢p=0.0001。更高的碳水化合物攝入和心血管疾病、心血管死亡率風險的關聯不顯著。

2、 無論是總脂肪、還是任一類型脂肪 ( 飽和脂肪、不飽和脂肪 ) 的攝入,都和更低的總死亡率風險相關。相比於等級1,攝入量爲第5等級的HR分別爲:總脂肪HR=0.77(0.67–0.87),趨勢p<0.0001;飽和脂肪,HR=0.86(0.76–0.99),趨勢p=0.0088;單不飽和脂肪,HR=0.81(0.71–0.92),趨勢p<0.0001;多不飽和脂肪,HR=0.80(0.71–0.89),趨勢p<0.0001。

3、 更高的飽和脂肪攝入和更低的卒中發生風險相關:相比於等級1的飽和脂肪攝入,等級5的HR=0.79(0.64–0.98),趨勢p=0.0498。總脂肪、飽和脂肪以及不飽和脂肪攝入和心肌梗死或心血管死亡率的關聯不顯著。

4 、 總蛋白攝入與總死亡率 ( HR=0.88,95%CI 0.77-1.00;趨勢p=0.0030 ) 和非心血管疾病死亡率 ( HR=0.85,95%CI 0.73-1.99;趨勢p=0.0022 ) 的風險負相關。動物蛋白攝入與更低的總死亡率風險相關,但植物蛋白和總死亡率風險間未發現顯著相關。

該圖顯示了脂肪、飽和脂肪酸、單不飽和脂肪酸、多不飽和脂肪酸和碳水化合物(從左至右)分別與總死亡風險(上)和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下) 的相關性。總死亡風險排除了非疾病死亡的情況。

在這項研究中,13.5萬名受試者分別來自18個國家,包含了低收入(孟加拉國、印度、巴基斯坦、津巴布韋)、中等收入(中國、巴西、馬來西亞、波蘭、南非等)及高收入國家(加拿大、瑞典、阿聯酋)。研究人員向受試者詢問其飲食結構,並對所有受試者進行了平均時長達七年半的跟蹤調查。

研究人員發現,與脂肪攝入比最低(脂肪攝入量佔總熱量的平均比值爲10.6%)的人羣相比,脂肪攝入最高(35.3%)的受試者總死亡風險要低23%,兩類人羣的心血管疾病發病、死亡率則不存在顯著差異。值得一提的是,對於飽和脂肪酸,上述趨勢同樣成立。而且,飽和脂肪酸的攝入量較高時(佔總能量的13%),中風發病率有着顯著下降。

參考文獻:

Lancet.2017Aug29. goi :http://dx. goi .org/10.1016/S0140-6736(17)32252-3

Lancet.2017Aug29. goi :http://dx. goi .org/10.1016/S0140-6736(17)32241-9

Lancet.2017Aug29. goi :http://dx. goi .org/10.1016/S0140-6736(17)32253-5 lancetdiabetesendocrinoly .2017Aug29. goi :http://dx. goi .org/10.1016/S2213-8587(17)30283-8

論文鏈接:

Sarah Gribbin.et al.Association of carbohydrate and saturated fat intake with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nd mortality in Australian women.heart.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