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騰思潮》守護民主無需悲情 勿讓認知作戰淪打手(翁履中)

副總統賴清德日前放話,就任總統後將對臺灣民衆進行「社會改造」,「洗滌每個人的人生」。(中時資料照,黃世麒攝)

4月7號言論自由日當天,賴清德副總統也是即將就任的中華民國第16任總統,在社羣媒體上發文,強調執政之後將會捍衛言論自由,還將推動「社會改造,國家重建」工程,讓人民更瞭解民主價值。不過,就在幾天之前,立法院長韓國瑜先生僅是在社羣發文使用符合憲法規範的「臺灣地區」一詞,就遭到執政黨政治人物批判,帶動網路風向製造社會對立。在這樣的氛圍下,強調守護言論自由,並且自豪言論自由程度在亞洲名列前茅,手握權力者所謂的捍衛言論自由究竟是什麼意思?

民主社會需要保障言論自由,但言論自由需要有法律的規範,更重要的是必須要能有包容異見的民主素養。「我不同意你的觀點,但我誓死捍衛你表達的權利」,是西方世界對於言論自由廣爲人知的名言。

諷刺的是,當執政者強調要打擊認知作戰,認爲臺灣充滿了各種假訊息及仇恨言論,卻不曾捫心自問,假訊息跟仇恨言論是否也曾經在自己的口中散佈?甚至打着認知作戰的旗幟,把提出反對意見者扣上中共同路人的帽子,或是貼上懷疑美國的標籤,讓對方的發言可信度打折扣。

如此一來,就算反對者擁有發言機會,不同的視角也很難有機會跨越同溫層。社會極化更激烈,偏頗但支持自己的聲音被保障顯然不是民主社會的理想情況,但政治人物的支持基礎只要能穩固,能繼續擁有在臺上闡述守護民主自由的話語權,爭取選民信任時所談的包容,好像就變得不那麼重要。

民主社會要守護的不只言論自由,準總統賴清德也引用古希臘名言,「幸福的秘密是自由,自由的秘密是勇氣」,強調臺灣要守護民主價值,不過,這句話背後隱含着守護民主必須有付出代價的決心。出自古希臘歷史學家修昔底德知名的伯羅奔尼撒戰爭史當中的這句話,是修昔底德從當時雅典政治領袖伯里克利,在陣亡將士葬禮上的演說稿所整理而來。

簡單來說,這句名言,如果只看表面意義,確實像是在談論要有勇氣守護自由來換得幸福,但如果瞭解當時的時空背景,就會知道領導人伯里克利其實是在呼籲雅典人,必須勇敢地投入伯羅奔尼撒戰爭,要有爲守護雅典民主付出代價的堅定意念。在西元前的古希臘城邦時代,雖然雅典城邦的直接民主,常被視爲民主典範,然而,當時的政治領袖們爲鞏固權力,往往也走向民粹路線,包括伯里克利在內的政治領導人,雖然接近民意,可是也利用在雅典城邦內區分敵我,讓政權可以更穩固。

不論強調的是要守護言論自由,或是引用古希臘的名言讓臺灣民衆瞭解守護民主需要代價的決心,臺灣的政治人物什麼時候才願意讓臺灣人民腳踏實地的面對現實,別總是因爲年輕世代比較容易爲民主而感動,就用名言錦句堆疊美好,卻沒有說明這些聽起來有理的歷史名言背後,有戰爭的殘酷,以及必死的決心?言論自由當然要守護,但是,值得被守護的言論,應該基於是非而不該有立場的區別,轉型正義當然有意義,可是有多少政治人物有良心,不把追求轉型正義作爲政治操作的手段?

從1996年初次總統民選以來,臺灣對外自豪走過了民主化的歷程,可是對內,卻在經歷了8次總統直選之後,取得政權的執政者,還在呼籲守護民主自由?連執政者都不相信臺灣已經夠民主,一般百姓又怎麼會對民主有信心?

新總統真想要捍衛民主,其實不用引古希臘名言表達願意爲民主而戰的悲壯,只要願意帶頭停止政黨對立,願意迴應批評的聲音,別讓認知作戰的恐懼分化臺灣社會,就已經是功德無量了!(作者爲美國德州Sam Houston州立大學政治系副教授)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