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騰思潮》讓七彩湖不再悽慘(御風泊客)

南投丹大林道17日再度發生騎士在天馬彎摔落邊坡,警消趕到時,騎士已當場死亡。(山搜義消提供)

南投信義鄉的丹大林道,直通中央山脈心臟地帶的七彩湖,以及鄰近的百嶽六順山,一直是不少山友及車友的長征目標。沉寂十多年後,丹大林道因爲連串的機車事故,再度躍上新聞版面。

時間拉回2010年,林務局爲防堵不肖車隊私自闖入,強力封閉丹大林道,連徒步登山都只能偷偷摸摸走這段;2020年,配合山林開放政策,丹大林道改採「管車不管人」,登山者與單車終於得以合法進入;2022年1月,加碼開放二輪機動車輛進入後,越來越多人重新造訪這條記憶中的傳奇林道,以及終點處波光粼粼的七彩湖。

關於丹大林道的(黑)歷史,以及我開放初期親身的冒險故事,可參考我之前的「丹大林道單車大冒險上/下」,在此不贅述。這篇的重點,我想放在管制、自保與心態三件事上。

丹大林道現屬臺電的「新東西輸電線路」保修道路,不算林務局下轄的「林道」,而是「聯外道路」,因此不適用林務侷限制車輛進入的「林道管制要點」,會開放二輪車輛進入,歸根究底還是無法可管。最新的消息是林務局將協同臺電,管制非公務車輛進入丹大林道,勢必再度引發車友對於封路的恐慌與不滿——車友的蜂擁而至,除了嚐鮮、懷舊,更多的其實是「機不可失」。封閉12年的七彩湖,終於又回到(理論上)油門催落去就能到的景點,有關單位也不知會不會再度封山,無論是劣跡確鑿、意外頻傳,或是「就是不想給你們進入」,這種「搞不好之後又不能去了」的不確定感,反而造成車友們寧可賭命「先衝再說」。

身兼山友與車友,我並不支持丹大林道再度以人爲形式封閉,因爲就算相關單位喊破喉嚨「練好再來」,問題就在於「可能沒有機會再來」。看着每天放送的事故新聞,準備封路的消息喧囂塵上,我也在後悔「是不是再也沒機會騎到七彩湖了?」其實,林務局也不用急着封路,孫海橋與丹大吊橋於2004及2008年被沖毀後,每年只有枯水期纔會在溪底蓋起鋼便橋,提供臺電工程車輛進入,其餘時間都只能涉水橫渡,或由花蓮端的萬榮林道前往七彩湖。萬榮林道行車至終點後,也還要步行陡上700公尺的「天梯」,與南投端的濁水溪等於是兩道天然屏障,將能力(或誠意)不足的人阻絕在外。再者,即使便道暢通時期,具備檢查哨功能的二分所,理論上也有執行總量管制的機會(可參考「臺灣一葉蘭自然保留區」或「插天山自然保留區」等案例),就看林務局是否有誠意與智慧研擬法規,兼顧山林保育與遊憩活動之間的平衡。

另外可供參考的是,林務局下轄各大林道於2019年底開放後,其實沒有什麼重大傷亡事件傳出,也沒有車友一窩蜂灌進去的亂象。事實上,就筆者2021年中秋節造訪郡大林道的經驗,偶爾出現的機動車輛並不影響單車或徒步的安全,大家都能一起享受行走在高海拔森林的舒暢閒適。期待丹大林道修好之後,能大方地向人民開放,與其他林道一同迎接愛好山林的朋友。

最後想談自保與心態。林道路況不若一般公路,滿地碎石、懸崖、崩塌、落石都是家常便飯。更重要的是,不是「有準備、有練過」就萬無一失,單車或機車都一樣,那或許能降低出事的風險,但更多時候需要的是臨場判斷,與適時放棄的勇氣。登山時,大家常說「山永遠都在」,同一座山頭也永遠都有可能開闢新的安全路線,不過以車友的角度出發,林道就這麼一條,某段崩掉或許就再也無緣全程,因此大家都想「把握當下」。但換個角度想,是我們跟山借路來騎,不如懷抱感恩的心,平靜看待林道的開闢與迴歸,無緣,也就只是山想把路收回去罷了!(作者爲戶外運動部落客)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