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馳、寶馬聯手推出超充品牌,2026年底前建設至少1000座超充站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宋豆豆 報道
新能源汽車正在加速蠶食燃油車的市場份額,但新能源車主的焦慮並未得到充分緩解。
“20多年來,我國電動汽車一路從焦慮中走來,從里程焦慮到安全焦慮再到充電焦慮,即便是電動汽車發展到中後期,依然還面臨里程焦慮和充電焦慮這兩個核心的焦慮。”有汽車業內人士指出,早期我國慢充爲主,快充爲輔的充電基礎設施建設策略在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快速增長中遭到了很大的挑戰,尤其是中國高密度城市的居民很多都沒有固定車位,這個現狀也進一步加深新能源車主的“充電焦慮”。
得益於新能源汽車保有量不斷增長,跨國車企也開始加碼在華佈局充電網絡。10月24日,寶馬與奔馳共同推出的高端超充品牌逸安啓正式發佈,同時首批逸安啓超充站開啓運營。
“逸安啓超充具備200V~1000V寬電壓,全面適配並滿足當前主流車型的超充補能需求。我們將在兩年內實現‘百城千站’的超充網絡覆蓋。”逸安啓CEO唐旭日表示,逸安啓首站起即佈局液冷超充網絡,首批上線的逸安啓超充站擁有600kW額定功率、800A電流,配備輕量化提槍,支持智能功率分配。
據官方透露,逸安啓超充站會面向主流汽車品牌開放。根據規劃,至2026年底,其將在國內建設至少1000座超級充電站,約7000根超充樁。首批充電樁計劃於2024年在中國重點新能源汽車城市開始運營,後續充電站建設將覆蓋全國其他城市和地區。
這並非奔馳和寶馬首次在充電站方面的首次合作。2017年,奔馳、寶馬創立超充服務公司IONITY,總部設在德國慕尼黑,大衆、現代和福特等均爲股東,目前已鋪設超過4300個充電站,目標是到2025年落地近7000個充電站;隨後雙方在北美合作建立了IONNA,以高功率充電站作爲發展重心;去年年底,二者擬以50:50的股比在中國成立合資公司,並運營超級充電網絡,今年3月,雙方合資成立的逸安啓落戶北京市朝陽區。
“中國是全球市場裡充電網絡最成熟的一個,已經階段性地完成了‘夠用’的任務,但距離‘好用’,仍有一段很長的路,具體表現爲充電速度慢、設備可靠性低、服務質量差。”逸安啓CTO王靜認爲這是逸安啓的機會所在。
此外,根據預測,2026年高壓超充車型的滲透率將達20%,年銷量220萬輛,保有量超500萬輛,超充市場在國內即將迎來爆發式增長。
隨着智能電動汽車時代的加速到來,市面上續航700公里甚至1000公里的電動車產品越來越多,工況下續航里程已開始逐步超越純燃油車,然而電動車用戶的里程焦慮並未得到完全緩解,新能源汽車保有量的增長讓充電排隊、電動車高速“趴窩”、充電樁佈局不均衡等問題屢見報端,消費者對更便捷、更快速的充/換電補能需求愈發強烈。
今年以來,企業紛紛加大在補能體系方面的投入。華爲宣佈,預計到2024年底華爲將在全國340+全國城市和主要公路佈局超過10萬根全液冷超/快充;長安、吉利、奇瑞、廣汽等車企與蔚來達成換電合作,形成“換電聯盟”,共享資源、降低成本;奔馳與寶馬在超充領域的合作也符合其當前的戰略需求。
事實上,自建充電網絡、換電站需要不菲的資金。比如建設一座A480+5座120kW充電樁的超充站爲例,總成本約爲112萬元,而現階段中國公共充電樁行業功率利用率平均只有約4%,想要實現盈利需達到10%~15%;蔚來三代換電站成本約在150萬元左右,疊加人力成本、維護費用等,耗資巨大。
“目前新能源汽車產業進入新的發展階段,市場需求呈現多元化的特徵。要實現電動車的廣泛普及,必須在充電便利性和成本效益等方面提供明顯優勢,以解決消費者的痛點,才能促使燃油車用戶轉向電動車。”前述汽車業內人士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