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醫大研究:一天夏天又冬天 溫差劇烈將加劇空汙程度

第一次空氣污染物遇上溫差以及光化學反應,將造成二次有機氣膠化增加大氣中PM2.5的濃度,COPD患者健康將受到威脅。圖/臺北醫學大學提供

全臺氣溫驟降,昨天還有25度到30度,中央氣象署預測今最低降至10多度,近年極端的氣溫愈來愈頻繁出現,根據臺北醫學大學公共衛生學系教授莊校奇最新研究指出,劇烈的天氣變化將影響空氣品質,如果一天之內夏天又冬天,溫差超過5度以上,本身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炎(COPD)的患者,更容易發病或是使病情惡化。該研究已發表於國際期刊「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中。

莊校奇與其團隊,在2017年到2022年間,針對國內930名慢性阻塞性肺炎(COPD)的患者,進行橫斷性研究,評估在極端氣候變化是否影響患者的健康狀況,研究涵蓋在1天、7天與30天的溫度、相對溼度、和細懸浮微粒(PM2.5)的每日平均值及差異。結果發現,每日溫度的劇烈變化與相對溼度的變化,會導致COPD患者呼吸困難的程度及短暫肺功能下降。

莊校奇表示,過去研究多着墨在空氣污染與COPD患者之間的關係,此次研究加上溫度與溼度的監測,從研究發現,溫度的變化與空污有高度的關係,因溫度一出現差異,氣流就會受到影響,假設昨天平均氣溫爲30度,今天降至25度,僅5度的溫差,就會使氣流滯留,空氣擴散效益變差,空氣中PM2.5的濃度就會增加。他強調,當溫差超過五度,PM2.5增加的濃度就足以威脅COPD患者的健康。

氣溫變化有升有降,而夏天的氣溫變化帶來的空污影響,比冬天還嚴峻。莊校奇表示,臺灣的冬天大多陰雨綿延,溫差帶來問題大多是空氣擴散效益差,夏天多數處於豔陽天,當汽機車、工廠第一次排出空氣污染物時,如一氧化氮、臭氧等,經過溫差再加上光化學反應,會讓這些空污細懸浮微粒,出現「二次有機氣膠化」,傷害呼吸道的威力更強。

莊校奇表示,極端氣候已經是全球議題,不只發生在臺灣,溫差的劇烈變化,已知會增加空污的程度,呼籲有肺部疾病的患者,若有外出需求前,先注意氣溫溫差,最好外出都戴上口罩,若溫差過度劇烈變化,也建議減少外出,家中可增加使用空氣清淨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