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溪管線漏氣 釀氣候災難

北溪管線疑似遭人爲破壞漏氣,陸續有波羅的海海面狂冒氣泡的震撼畫面曝光,氣候專家指這形同不顧一切釋放溫室氣體,若證明是蓄意破壞,「等於是環境犯罪」。

不過他們坦承,究竟排放多少溫室氣體難以精準量化。相較世界各地每天有大量甲烷釋出,北溪管線外泄天然氣僅是「大海中的小泡泡」。甲烷是天然氣主要成分。

但環保運動人士認爲,北溪管線漏氣凸顯出遭蓄意破壞或發生意外事故的風險,讓石化燃料基礎設施成了「定時炸彈」。

德國聯邦環保署(UBA)估計,北溪管線漏氣事件帶來的氣候衝擊,相當於排放750萬噸二氧化碳。

UBA指出,總計有30萬噸甲烷因北溪管線漏氣進入大氣。它強調,甲烷對氣候殺傷力勝過二氧化碳,過去100年每噸甲烷造成的溫室效應,與25噸二氧化碳產生的效應相當。

甲烷對暖化影響較二氧化碳高出84倍,加上在大氣存留時間短,比二氧化碳還要早分解,成爲對抗氣候變遷的主要目標。

國際能源總署估計,每年全球甲烷排放量約有5.7億噸。這意味北溪管線漏氣所排出的甲烷,只佔全球每年排放量一小部分。

丹麥能源署指出,北溪管線漏氣所排放溫室氣體,相當該北歐國家每年排放量的三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