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市砸5725萬 建路平3D圖資系統

爲了即時檢視臺北市道路與人行道狀況,北市新工處將斥資5725萬元花3年時間建置3D圖資系統。(臺北市新工處提供/丁上程臺北傳真)

臺北市政府2014年啓動路平專案至今已近10年,在極端氣候影響下,市內許多道路有待重鋪或養護,爲了即時檢視道路與人行道現況,市長蔣萬安要求北市新工處建置「3D道路、人行道」圖資系統,並針對市內156處潛勢區鋪設透地雷達。

新工處長林昆虎表示,從今年起將耗時3年、5725萬元預算,建置3D圖資系統,除了即時檢視市內道路狀況外,人行道也能以3D方式呈現,並且依據道路鋪設狀況、人行道易行性,區分爲紅、黃、綠等3種顏色區塊,就能快速檢視需要即時養護的道路路段,以及急需改善行人路線的人行道。

林昆虎指出,目前持續普查人行道,已陸續完成民權、民生、南京、市民大道等路段,過程中也發現部分缺失,例如人行道各街廓沒有對齊,後續都會研議改善方案,今年主要以道路寬度30米以上的附近人行道爲首要普查目標,明年則會擴大到12米以上的道路人行道。

至於今年較常出現的路面坑洞事件,林昆虎說,市內已畫設156個坑洞風險潛勢區將以透地雷達掃描,並依照坑洞深度、大小區分爲S、A、B、C等4個等級,依序爲立刻緊急處理、每年定期追蹤、每3年定期追蹤」、每5年定期追蹤。

蔣萬安表示,新工處要持續對老舊路面的更新專案,提出具體作法與期程,進一步改善臺北市的道路品質。至於路面可能發生「致災性孔洞」,他也要求管線單位落實定期巡檢,新工處也必須對路面下陷還有孔洞巡檢提出整體方案,讓市民安心。

面對人行道空間改善,蔣萬安也要求相關單位3年內完成人行道普查,也要請新工處加強巡檢人力,對缺失即時改善,同時須留意標線是否清楚,有賴跨局處單位即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