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市校園蔣中正銅像尚存51座 學校曝留用功能

蔣中正銅像。(資料照,姚志平攝)

根據臺北市教育局統計,去年臺北市校園內共有64座蔣中正銅像,到今年12月則剩下51座,減少的13座多數因學校整建而被拆除。不少學校都認爲,銅像已成校園一部分,將其留下作爲教學使用,反而更不會讓歷史被遺忘。

爲落實轉型正義,促進轉型正義委員去年要求各政府機關移除公共場所內,象徵威權的蔣中正銅像。臺北市教育局經過討論後,決定以遮蔽威權文字方式處理校園內64座銅像,根據統計,今年截至12月爲止北市校園內剩下51座銅像。

校內留有1座近3公尺高蔣中正銅像的弘道國中校長賴宏銓說,雖然他任內未曾接獲欲拆除銅像的要求,不過在多次校務會議討論中,教師們考量到銅像在校園已久,也希望利用銅像機會教育,決定拆掉「永懷領袖」等字眼,讓它繼續陪着學校發展。

賴宏銓強調,校方並未將蔣中正銅像看作威權象徵,而是當成歷史人物及事件,讓其成爲歷史教學的一環,藉機教學、引導學生思考過去的歷史,「(留下銅像)好或不好應留給下一代判斷」。除非未來校舍改建,該銅像目前仍會留在校園。

建國中學校長秘書鄧書華則表示,學校曾多次召開校務發展委員會討論是否移除銅像,並實際瞭解周遭社區、學生及家長意見,多數人皆認爲留住蔣中正銅像,反而是提醒臺灣曾有這麼一段歷史存在。

她也提到,校園內蔣中正銅像對師生而言有不同定位。舉例來說,學校今年2月與臺灣重新思考環境教育協會合作開設課程,由於校園大門口相當醒目,學生們便提議要爲銅像披上披風、貼QR code,以宣傳環保理念;教師們則會藉着歷史及公民課程、活動讓學生了解歷史及轉型正義的意義。

因此,鄧書華說,蔣中正銅像不再只有威權象徵,是一種歷史提醒,也是教育載體,目前仍會讓銅像繼續留在校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