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市同意全壘打 藍軍選市長利多

中廣董事長趙少康號召成立「戰鬥藍」成軍,國民黨立委蔣萬安(見圖)等17名立委、14名地方議員到場響應,並表示戰鬥藍都會跟黨中央配合作戰。(本報資料照片)

四大公投結果出爐,4案不同意大於同意,但臺北市卻是呈現完全不同的局面,4案都是同意比不同意多,外界解讀有利國民黨明年市長選舉,國民黨議員認爲不能過分樂觀,也有議員對黨內敲響警鐘,在明年選戰前,必須重新估算藍營在北市的支持度,與民衆黨可能造成的影響,因爲市長選戰沒有「三腳督」本錢。

公投昨開票,北市1745個投開票所在晚間8時全數開出,投票率約47%,高居全國之冠,其中重啓核四同意51萬4232票、不同意49萬692票;反萊豬同意53萬3890票、不同意47萬2147票;公投綁大選同意53萬9747票、不同意46萬6022票;珍愛藻礁同意53萬2642票、不同意47萬2227票。

國民黨議員王鴻薇指出,雖然藍營整體氛圍不是那麼好,但臺北市仍可以守住4案公投結果同意大於不同意,對可望代表國民黨參選市長的立委蔣萬安有利。

她說,公投前夕,蔣萬安以準市長參選人的身分,積極與議員四處投入宣講,帶動國民黨在北市的氣勢,不過,因爲北市不是民進黨執政縣市,投入的資源沒有其他執政縣市多,所以明年北市選戰雖然國民黨可以樂觀,但不能過分樂觀。

國民黨議員徐弘庭認爲,從北市公投結果來看,突顯出藍綠基本盤是藍大於綠,但依民衆黨先前揭露黨員對公投選項偏向藍營的程度,國民黨必須重新估算在臺北市的支持度,並思考與民衆黨的關係,如何和民衆黨在北市合縱連橫打選戰,尤其市長選舉,臺北市沒有三腳督的本錢。

民進黨議員阮昭雄表示,全國的氣氛很重要,選舉會有外溢效應,公投是政策選擇和市長選舉不一樣,要參考的因素有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