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市特教生失控毆打老師…諮商師列衝動行為「循環7階段」:情緒爆炸時「減害優先」

示意圖與新聞事件無關。本報資料照片

這幾天在網路上流傳某高中課堂上的影片,我看過了,實在令人捏把冷汗。如果你沒看過,那也別找來看。這樣的影片不該被流傳,不然叫當事人情何以堪。

但如果你看過的話,特別是學校老師,或需要輔導管教那些容易情緒失控,或是有特殊需求的孩子的大人,不妨當做教材,想一想下一次遇到時,可以怎麼應對。

我們不知道這事件之前,課堂上究竟發生了什麼事。但從影片中那孩子的情緒與行爲反應的演變,可以明顯辨識出典型衝動行爲循環七個階段(Phases of Acting – Out Behavior)中的其中幾個階段。

先講一些學理,這七個階段分別是冷靜期、誘發期、焦躁期、加速期、爆炸期、緩降期、恢復期。我試着淡化影片中的細節,只講原則就好。

爲什麼你需要辨識出這七個時期?這樣你才知道失控的孩子正處在哪個階段,然後這個時候你該做什麼。

從網路上流傳的影片中,其實明顯可辨的是,當事學生曾處在誘發期、焦躁期、加速期和高峰期這四個階段。

你會說,這不是治標不治本嗎?

沒錯,處理校園中情緒正要失控學生的策略,最高指導原則就是「減害優先」,而非「說服孩子不要情緒爆炸」。

因爲,會爆炸就是會爆炸,不然這些孩子就不會是特殊生了,就不會需要額外的特殊教育介入了。但好消息是,每個孩子每次爆炸的模式,都有跡可尋;只要能充分掌握,還是可以相安無事。

前提是,學校裡的每位與孩子有接觸的老師,都要清楚資訊、充分掌握,甚至,班上學生還要能合作才行。要整合這些,其實很不容易,老師們辛苦了!

我這篇文章不是寫來檢討誰的,而是希望第一線的老師更有能力應對這類突發事件。真實的情況是,這類學生情緒失控的事件,在許多學校可是三番兩頭就在發生,相關的老師們疲於奔命。

每次去學校裡頭和老師們談孩子的情緒風暴或衝動行爲議題,我一定會提到這七個階段。想更深入瞭解,你也可以參考陳品皓心理師寫的《暫停情緒風暴》,裡頭的說明與介入策略相當具體明確,值得一讀。

(本文出自臉書粉專「陳志恆諮商心理師」,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