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市士林溪山裡疑水質汙染 北水處:檢驗結果4月13日出爐

臺北自來水事業處雙溪淨水場位在北市士林區溪山裡。聯合報記者林佳彣/攝影

臺北市溪山裡爆發疑似急性腸胃炎羣聚百餘人有腹瀉等症狀。北水處今天表示,已針對溪山國小等3處進行水質採樣,檢驗結果估計13日出爐,且會持續改善偏遠地區民衆用水。

北市士林區溪山裡多人上吐下瀉,當地里長懷疑是地下水源遭污染,導致上百里民腸胃不適,甚至裡內溪山國小有多名師生出現腹瀉症狀,北市府啓動緊急應變並設緊急取水點,且由北市聯醫團隊進駐,提供里民就近就醫服務。

臺北自來水事業處發佈新聞資料指出,溪山裡疑水質污染事件,已設5處緊急取水點,並在今天派員到帕米爾公園、天溪二橋旁、溪山國小進行水質採樣,水質檢驗結果估13日出爐,並協助管線及設備巡檢,皆無發現異常。

北水處表示,溪山裡居民目前日常用水是自行管理的山泉水系統,爲改善當地居民用水,1個月內將提出改善檢討方案,讓當地的自來水供水系統更完善。

另一方面,北水處指出,爲確保偏遠地區居民用水,已逐步改善偏遠且無自來水的地區供水管線及設備,從民國85年至今,陸續完成內湖碧山裡、木柵指南里、老泉裡、南港茶山、信義四獸山等偏處供水系統工程,投入超過新臺幣6億元,累計改善1833戶。

此外,去年也完成191戶,改善北投竹子湖、士林平等裡等地區,讓臺北市自來水普及率已提高至99.83%。

北水處表示,爲持續照顧住在偏遠高地區居民的用水權益,已訂定「高地區無自來水供水改善通則」,補助無自來水供水住戶,每戶改善經費60萬元,去年提高補助至90萬元,爲擴大放寬高地區無自來水延管補助,預估將投入超過1億元,持續改善大直劍南山、士林平等裡、北投珠海路等偏高遠地區的供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