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市動物園揭園徽由來 野生梅花鹿覆育過程一次看

梅花鹿是動物園保育繁殖,再引入野生動物覆育的實例,成爲臺北市立動物園的園徽。(動物園提供)

爲何臺北市立動物園園徽是梅花鹿?園方指出,梅花鹿是臺灣首次透過動物園保育繁殖,再引入野生動物覆育的實例,彰顯動物園存在價值,於是北市動物園在1986年從圓山搬遷至木柵時,決定以梅花鹿當作新園徽。

數百年前臺灣平原及丘陵地,生活着數量龐大梅花鹿,後由於人類大量捕殺及農地開發數量開始銳減,1969年在臺東捕獲的幼鹿是紀錄中最後一隻野生個體,臺灣野生梅花鹿自此絕跡。幸好,當時臺北市立動物園內照養80只左右的臺灣梅花鹿,爲日後覆育提供根基。

動物園在1986年參與臺灣梅花鹿覆育計劃,提供30頭純種鹿只至墾丁國家公園覆育。園方表示,墾丁國家公園自1994年以來進行3次梅花鹿野放,範圍是覆育區四周200至300公頃的地區中,讓梅花鹿數量得以逐年增加,時至今日,民衆前往墾丁國家公園探訪梅花鹿再也不是不可能的願望。

園方指出,園內照養的上百種野生動植物不只是單純眷養,更有着域外「保種」生態保育意義。舉例來說,從梅花鹿覆育過程中,可看出北市動物園對於野生動物再引入保育的重要性。

此外,動物園亦是野生動物收容中心,提供受傷野生動物們安全養傷、獲得緊急醫療的環境,北市動物園更與林務局、保育機構及學術等單位合作,積極地協助野生動物重返棲息地。

動物園強調,現代動物園功能早已不是觀賞珍稀動物,而是保育、研究以及生態教育推廣的場所,園方將持續秉持尊重生命的理念,在城市迅速發展、棲地銳減、氣候變化異常的時代,給園內野生動物一個安生居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