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市18歲以下兒少身體虐待案件 4年暴增7倍

民進黨臺北市議員何孟樺。(劉彥宜攝)

臺北市1歲男童遭保母虐待致死,引起社會震驚。民進黨臺北市議員何孟樺發現,臺北市18歲以下兒少保護個案受虐人數攀升,「身體虐待」類型的案件更是4年暴增7倍,要求北市府通盤檢視社工福利、社工量能。社會局迴應,衛福部2019年修正兒少保護案件分流的指標,造成數量微幅上升,而如何招募更多社工,需要中央地方共同思考。

男嬰從去年9月由兒盟轉介至劉姓保母家,12月24日遭保母虐待身亡,期間兒盟及北市府社會局都有派社工前往訪視,不僅都無發現異狀,更被質疑訪視照片非實際訪視當下所拍攝。

何孟樺發現,2019年至2022年,臺北市18歲以下兒少保護個案受虐人數從829人攀升到911人,其中「身體虐待」類型的案件則是2019年有71件、2020年355件、2021年481件和2022年502件,不僅逐年攀升,短短4年更暴增7倍以上。

她說,進一步分析施虐者本身的樣態時,更可以發現從施虐者的藥物濫用、精神疾病、負向情緒行爲特質佔比也是居高不下。

何孟樺要求,除無依兒少的保護、社工訪視機制和保母遴聘機制外,北市府更應通盤檢視社工福利、社工量能是否足夠。另外,社會局、衛生局和警察局等各局處都應針對兒少受虐及通報樣態進行檢討,以因應北市連年暴增的兒少虐待案件。

社會局家防中心主任廖秋芬回覆,近幾年家庭暴力暨性侵害防治案件量逐年攀升,其中老人保護、兒少保護成長量高,前者以高齡長者人口攀升,且多是失智長者及照顧負荷的壓力衍生,後者則因衛福部2019年修正兒少保護案件分流的指標,把高風險家庭納入保護案件,造成數量微幅上升。

廖秋芬強調,社工非常辛苦,要承接逐年增加的案件量,舊有的服務案件也要持續處理,造成社工負荷過重,以至於人力流動高,所以如何招募更多社工願意參與,是中央地方需要共同思考的。同時,她也提醒,社工在重大案件中常成爲被放大檢視的對象,組織應該在社工服務的過程中提供更多的支持與協助。